投资要点:
乘用车:自主向上乃未来趋势 近两年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逐步退出,乘用车销量增速放缓。相对于过去较高的增长速度,目前整车市场处于一个低速增长的阶段,增量拉动转变为存量博弈,这个时候整车的结构型改善更值得关注。1)车型:SUV 增速逐渐放缓,轿车市场复苏,车型结构逐步稳定。2018 年1-5 月轿车、SUV、MPV 和交叉型等车型的销量增速分别为4.8%、11.7%、-11.1%和-29.0%。其中,轿车和MPV 的销量增速相对去年同期增加了7.50和6.63 个百分点,SUV 和交叉型的销量增速相对去年年同期则是下降了6.88 和3.27 个百分点。重点关注产品线布局全面,产品竞争力比肩合资品牌的自主车企。2)车系:自主品牌份额保持稳定,德系表现突出。2018 年1-5 月,自主品牌、德系、日系、美系、韩系、法系销量占比分别为44.0%(-0.37pct)、20.9%(+0.82pct)、17.3%、10.9%(-0.98pct)、4.4%(+0.42pct)、1.7%。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略微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在44%以上,主要是受德系份额提升以及韩系销量反弹影响。目前,日系、美系份额较为稳定,德系表现较为突出,自主品牌下一步需要提高整体溢价能力,才有望与产品力、价值量更高的德系车相竞争,从而提升市占率。3)车价:价格区间上移,自主品牌高端化及豪华车需求平民化。2018 年1-5 月,除2-6万和6-9 万价格区间以外,其他价格区间的车型销量份额相比2017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13-17 万价格区间的车型销量份额达到21.9%,较2017 年提升1.05 个百分点;28-42 万价格区间的车型销量份额达到8.0%,较2017 年提升1.08 个百分点。针对13-17万价格区间,自主品牌纷纷谋求品牌的高端化,闯入15 万以上甚至20 万以上的市场分一杯羹。而对于28-42 万价格区间,随着2018年7 月1 日进口车关税政策的落地,合资中高端品牌有望在进口车降价的大背景中进一步调整价格。届时,市场竞争将加剧,奔驰、宝马、奥迪、捷豹路虎等在华生产的豪华车价格有望进一步下探。未来,豪华品牌入门车型的平民化现象将更加显著。
商用车:重卡销量超预期,全年有望持续 2018 年1-5 月,商用车产销185 万辆和189 万辆,同比增长8.9%和9.1%,重卡产销53.38万辆和55.98 万辆,同比增长12.09%和15.16%。商用车增速相对去年同期放缓,但仍超出预期。重卡行情景气度的延续持续支撑板块整体较高的增速,工程机械的高速增长也为上游厂商的提供了较好的增长环境,随着治超政策的逐步消化,以及排放标准的升级,我们认为重卡本轮强周期的持续性会更久一点,其销量中枢也将有所上移。
新能源:政策变道下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 1)政策:补贴持续退坡,双积分助力新能源长期发展。2018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于6 月12 日实施,新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补贴车型的门槛,且对于高续航的产品补贴金额有所提升。此外,双积分政策中的新能源积分政策将从2019 年开始实施。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正从政策补贴型市场转变为政策制约型市场,未来增长仍将维持。2)车企:内资、合资、外资共同竞逐,市场格局待定。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还是处于由自主品牌牢牢把控的局面。2018 年1-5 月销量前十五的车企中,只有华晨宝马一家属于合资品牌,其余的都是自主品牌。其中销量超过3万辆的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车增速都保持在100%以上。除了传统自主品牌发力新能源汽车外,新造车势力也不断进入到这一领域,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但在双积分以及股比放开等政策的影响下,新能源合资企业兴起,而特斯拉类新能源外资车也有望早日入华。我们认为,新能源合资企业在前期主要是承担新能源积分生产任务,随着市场的成熟,外方也会逐步引入技术优势较强的车型,届时新能源合资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会更强。随着合资、外资车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未来的竞争程度会愈加激烈,边缘车企可能会逐步退出,市场集中度会有所提升。
零部件:增长显著快于整车,进口替代持续 2018 年一季度,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3%和25.3%,维持较好增长态势;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9.7%和7.6%,同比分别增加0.83 和0.93 个百分点,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近五年数据显示,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稳定在20%左右的水平,净利润稳定在7%左右,净利润呈现持续性的高增长,收入增速及净利润增速均高于新车销售增速。这主要得益于进口替代趋势的持续,以及新能源热管理等新兴零部件市场的需求提升,长期来看自主零部件厂商成长空间广阔。
推荐个股:维持行业评级“推荐”。大方向上我们坚定的相信汽车行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初级阶段,结构性升级领域涵盖整车厂商和零部件厂商,技术升级支撑行业长期发展,细分市场具有革命性机会。从近年来汽车零部件进口替代进度持续,单车价值量不断走高的角度,我们推荐:德尔股份,西泵股份,星宇股份,宁波高发;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成长性的角度,推荐:中鼎股份,三花智控,银轮股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行业技术进步不达预期,政策落地不达预期,公司相关项目推进不达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