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平台搭建完成,将进入收获期。电子功能材料业务加速渗透,铝塑膜业务乘软包电池东风、光学薄膜材料业务加速渗透。按公司成长性,我们判断30倍PE 是公司合理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15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净化业务华丽转型,打造新材料平台。公司发迹于净化室工程与超净产品业务,于2013 年开始推动业务转型,着力打造新材料平台。随着常州新材料平台搭建完成,公司将具备1000 万平米/月的电子功能材料产能、800 万平米/月的铝塑包装膜产能和约600 万平米/月的偏光用功能性光学薄膜材料产能。
软包市场快速放量,铝塑膜业务爆发初现。我们预测,借助能量密度、安全性、设计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到2020 年时,国内软包电池市场将快速上升到58Gwh 的体量(3C 和动力分别贡献27Gwh 和31Gwh),分别将产生1.5 亿平和0.4 亿平铝塑膜需求,对应40 亿的市场空间。公司通过收购T&T 铝塑膜业务,成为国内唯一具备动力铝塑膜生产能力的供应商,已获得七成市场份额。我们认为,铝塑膜工艺具较大技术和专利壁垒,公司该业务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电子材料领域布局深厚,业务协同效应明显。公司在电子材料领域的布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常州一期项目主要经营电子功能材料,下游客户多为3C类终端生产商,目前已经实现对苹果、华为、OPPO、VIVO 等多个知名供应体系的导入;2)常州三期项目主营偏光用功能性光学薄膜,预计2019 年建设完成,实现达产;3)收购千洪电子布局模切领域。上述业务在技术、客户群体等多个方面均具备一定交叉,产生的协同效应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公司市场份额提升,另一方面也为公司在技术水平革新角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风险因素:拟建项目不及预期;软包渗透率不及预期;智能手机市场持续萎缩。
投资建议:公司正处于成长性释期,我们判断盈利增速有望长期维持在30%以上的水平。预测公司2018/2019/2020 年EPS 为0.39/0.51/0.72 元,按照PEG估值,我们判断2019 年30 倍PE 是较为合适的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15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