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集中供应情况:全年供地小幅增长,近六成集中于下半年。根据各地规自局,21 年22 城涉宅用地计划供应1.83 亿平,同比20 年增长4.6%,其中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占70%,增速约为9.2%,预计全年22 城供地量小幅增长。截至6 月30 日,22 个重点城市均已完成首批宅地供应,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整体增速不高、首批供地量较小使得竞争加剧,预计二三批次供地高峰在7 月、10 月,成交高峰大致对应8 月、11 月。
土地市场回顾:非22 城供给成交均下降,全国土地热度回落。根据中指院数据,21 年年初以来全国600 城住宅用地市场呈现出价增量减、热度边际下行的趋势。21 年1-6 月22 城成交建面增长9.8%,而非22 城则同比下降23.7%,主要由于供给下降,21 年前6 月22 城宅地供给建面同比增长12.1%,非22 城同比下降19.5%,受城市本身成交基本面下行、土地热度下降以及22 城集中供地挤占资源影响,非22 城供地意愿下降。随着二季度房企及居民端资金收紧、商品房成交热度下行,土地市场降温,随着房企融资性和经营性现金流的增速下降,行业进入“钱少地多”的环境,土地市场热度或进一步下降,竞争烈度下降或带来土地质量改善。
两集中首批成交情况:(1)竞争激烈,核心区供应占比提升,总体利润率偏低。根据各地规自局,两集中首批供地942 宗,成交889 宗,对应出让金1.07 万亿元,成交建面1.12 亿平,配建比例为14.9%(其中50%为保障房、37%为商业),扣除配建后楼面价为11205 元/平。在多数城市限地价的情况下首批成交溢价率为14.9 %,较20 年增长1.0pct,扣除竞配建、全部配建面积后实际成交溢价率分别为17.5%、16.7%。质量方面,22 城市首批两集中成交地块可售货值约为1.83 万亿元,预计总成本毛利率为15.5%,激烈竞争下利润率较低。(2)竞价方式影响利润率,京沪土拍新政稳定利润率效果明显。本轮集中供地竞价规则有三类:拼运气(限地价+摇号/一次出价)、拼实力(无限制或限地价+竞配建/竞政府权益)、勾地。三种出让规则下,“勾地”城市的名义溢价率最低,但实际溢价率三者相差不大,“拼能力”城市竞争仍最激烈,但是“勾地”暗含的配建要求也拉高了房企拿地的实际成本。利润率方面,“勾地城市”名义及实际利润率均最高,在限房价的情况下“拼实力”对房企利润率影响更为明显。本轮土拍中京沪新政(拼品质(北京)及拼资质(上海))都较好的维持土地利润率,若其他城市在第二轮供地中跟进调整规则,则后续土地供给利润水平有望改善。(3)南北成交冷热不均,核心区供给成交占比均提升。本轮供地长三角区域竞争最为激烈,配建比例最高(19.5%),总成本毛利率较低(12.3%),其他区域里西部、海西竞争同样激烈,而基本面温和的中部、环渤海等溢价率相对较低,利润率平稳。城市内部供地结构来看,21 年多数城市核心区供给、成交占比提升,推出、成交建面占比均提升13pct 至50%、52%,竞争热度较非核心区更高,利润率更低,但也相差不远。
企业拿地分析:(1)上市房企积极参与,Top10 拿地出让金占比近25%。根据各地规自局,上市房企拿地金额占比70%,按照20 年销售规模排名划分,Top 100 房企拿地出让金占比达到62%,其中Top 10 房企占比接近整体成交的四分之一,首轮供地中拿地最多的仍是头部绿档/黄档房企。利润率方面,头部房企平均总成本毛利率为14.3%,略低于行业平均。多数房企拿地利润率落在企业基本维持在【10%,20%】这一区间,拿地金额越多,越接近行业平均水平。(2)全国型及地方型房企策略分化,头部房企竞配建优势更强。头部房企落子较为广泛,地方性房企更专注单一核心城市获取资源,两类房企城市中投资都更集中于核心区,占比超60%,显著本轮供地平均水平(49%)。配建方面,头部房企对竞配建的竞争能力及意愿均高于其他房企,Top30 房企竞配建面积占成交总面积、总配建面积比例分别为2.9%、21.4%,高于行业的2.2%、14.9%。
风险提示。首轮已供给地块存在房企新进合作或退出,土地市场竞配建比例提升,市场利润空间继续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