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积极有为,深化投融资改革
3 月5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提出2025 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与2024 年目标持平,符合市场预期。《报告》整体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25 年赤字率4%创2008 年以来历史新高,强调注重政策时效,政策积极有为,有望促进经济平稳向好。个股推荐:1)证券:市场交易活跃同时并购预期持续催化,看好券商板块结构性机会,推荐低估值头部券商银河H、中信H。2)银行:质优个股,如招行AH、成都、苏州、上海、渝农AH、宁波;港股大行股息优势突出、估值性价比高,如建行H、工行H。
适时降准降息,注重政策时效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适时降准降息。《报告》中货币政策整体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适度宽松”的定调,体现中央稳增长的坚定决心。政策节奏方面,《报告》指出,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年初以来央行还尚未进行降准降息操作,可关注后续政策窗口。从方向上看,《报告》指出,要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科创、绿色、消费、小微或是今年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
财政政策积极,推进大行注资
赤字率历史高位,财政力度可期,有望支撑银行扩表提速。《报告》中将2025年赤字率设定为4%,较去年提升1pct;赤字规模同比提升1.6 万亿元至5.66万亿元。财政赤字率是继2008 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的最高水平。据我们24/10/15 发布的报告《从财政周期看银行价值修复》,复盘历史财政宽松周期,虽行业盈利、不良率为滞后变量,但政策刺激能较快带动银行扩表提速、提振估值预期。财政政策力度可期,有望支撑银行扩表。《报告》提出,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 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推进大行注资,有望夯实大行资本水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中小银行化险
地产方面,《报告》提出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延续去年9月26 日政治局会议地产“止跌回稳”的定调,并强调“持续用力”,凸显呵护房市稳定的决心。化债方面,《报告》指出要优化考核和管控措施,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未来或将加快推动部分地区退出高风险名单。中小金融机构方面,《报告》表示要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并提出“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具体举措,有望加速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促进金融市场稳定。
深化投融资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对资本市场定调延续“稳住股市”,明确将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同时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在中央、监管部门持续强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预计更多长期稳定资金将持续流入A 股市场。当前A 股交易依然活跃,年初以来日均成交额超1.5 万亿元;杠杆资金持续入市,2 月中下旬以来融资余额保持在1.85 万亿以上的较高水平,一度创下2015年7 月以来新高。我们认为“稳住股市”的提法有望进一步夯实投资者信心,投融资改革深化将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环境。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经济修复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