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写在前面: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产业链趋势逐步明朗,同时汽车行业公司基于自身积累的优势加速入局,基于此本篇报告重点梳理了汽车行业公司目前人形机器人布局情况,同时对汽车零部件公司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下的优势去尝试梳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和标的。
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即将到来。2024 年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一年,经过了数年的探索、开发和方案迭代,目前全球大部分头部人形机器人产品都已经在24 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陆续投入实际生产场景进行试点测试。
整车:底层技术相通+天然应用场景,车企加速入局人形机器人。车企需求或将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相较于其他参与者,车企在人形机器人的制造与应用上具备天然优势。在制造端,人形机器人与汽车制造二者供应链存在一定重叠之处,且在软件方面经过自动驾驶领域的多年研究,车企拥有大量人工智能人才,具备研发具身智能的基础。汽车总装环节涉及多配件组装,操作非程序化,这类目前仍需依赖人工的环节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落地的最佳场景。
零部件:建议关注原有业务头部客户重叠程度高、底层技术路径相通、原有业务专注度高和自身应用场景较丰富的零部件公司。复用车企供应链优势,汽车零部件公司基于下游客户逐步发包的机器人增量业务中,我们综合考虑以下四个指标:(1)公司原有汽车业务下游客户和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的重叠情况;(2)公司原有汽车业务和人形机器人业务在技术上的相通程度;(3)公司原有业务的专注度(参考公司汽车业务营收占比);(4)自身应用场景(参考公司生产人员人数),对具备拓展人形机器人业务潜在能力和客户资源优势的部分汽车零部件公司在表2 中进行了梳理。静态看原有业务头部客户重叠程度高、底层技术路径相通、原有业务专注度高和自身应用场景较丰富的零部件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下或具备一定的优势。
投资建议:通用AI 赋能通用机器人时代已经开启,也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但考虑到技术路径以及竞争格局的动态变化的不可预测性,落实到投资上我们倾向于更多做好逻辑侧推演,一定程度结合跟踪到的事实进行组合投资(尤其是在中游链条上),请结合我们的表2 建议重点关注主营业务静态具备相对优势的拓普集团、银轮股份、爱柯迪、敏实集团等;和主营业务静态不具备相对优势但原有业务专注度较高和原有技术相通度较高的贝斯特、北特科技等。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产品落地不及预期;核心技术迭代风险;国产厂商进入相关产业链的不确定性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