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近况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特斯拉或将在后续的小型电动汽车上应用超大型铸件框架,将车头、车尾、电池托盘合并压铸,但最终方案尚未定。特斯拉考虑采用3D打印制造砂制模具,同时配套研发定制化铝合金。我们持续看好一体化压铸发展前景。随着国内多家车企持续量产应用,一体化压铸技术走向成熟,当前更大型化发展也对全产业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评论
压铸大型化为重要方向,多环节难点仍存。我们认为压铸大型化是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提升制造效率的重要方向。但当前多环节仍存在难点:
1)设备端:我们认为,前底板、电池托盘、后底板的合并压铸所需压铸吨位更大,我们测算需要16000 吨以上的压铸机。2当前压铸设备供应商正在研发的最大吨位的压铸机为1.6 万吨,暂时未实现批量交付,设备制造方面仍有待成熟。
2)模具端:更大型模具的开发周期、修改和制造的周期更长。新闻提及特斯拉考虑采用3D打印及工业用砂制作测试模具,该方案成本较低,仅为金属原型的3%,且试验周期较短。我们认为,工业用砂制作测试模具并非新技术,但3D打印能够大幅提速,有望成为提升开发效率的良好选择。但量产时,砂制模具耐久性较金属模具相差较大,同时可能无法承受高压压铸的压力且无法达到较好的抗拉屈服性能,我们预计量产时可能需要采用更高强度的复合材料模具或金属模具。
3)材料端:压铸大型化对材料的流动性要求将有所提升,否则边角位置可能出现抗拉屈服强度不及预期或出现气泡等问题,我们预计前、中、后底板的合并压铸,需要免热合金配方的再度升级。
4)技术方案端:报道称特斯拉考虑将空心副车架集成至下底板一体压铸,我们认为,当前空心副车架采用低压铸造,而一体化压铸采用高压压铸,若要结合,其一可能改变副车架的设计结构,使其能够采用高压压铸工艺,另一种可能是定制化设备,使其能够同时满足对底板及副车架的压铸要求。
估值与建议
建议关注:1)设备端:力劲科技、伊之密(均为机械组覆盖);2)材料端:立中集团;3)模具端:合力科技(未覆盖);4)制造端:文灿股份、广东鸿图、美利信(未覆盖)、博俊科技(未覆盖)、多利科技(未覆盖)。
风险
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下游客户量产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