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8月8日,广东建工公告,公司下属子公司粤水电能源集团与多方签订协议,拟以总投资14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50万吨绿甲醇项目。记者注意到,风电制氢合成绿氨曾是风电消纳的主流方向之一,但越来越多的项目显示,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项目“后来居上”已超过前者。
140亿元投向绿甲醇项目
广东建工公告,近日,公司下属子公司粤水电能源集团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人民政府、鸿展生物和大孚科技签订《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一体化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桦南县共同开发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40亿元,规划建设集中式风电项目和年产50万吨绿甲醇项目。
据公告,上述项目分两期,其中一期总体投资约70亿元,规划建设0.85GW集中式风电项目(含绿电的上网消纳及制醇消纳),并配套建设年产25万吨绿甲醇项目;二期拟根据地方产业规划及项目运营情况等实际新增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一体化项目投资。
粤水电能源集团和鸿展生物或鸿展生物指定单位及大孚科技在桦南县成立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一体化项目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主体,承担项目的具体权利和责任义务。
25万吨绿甲醇项目与0.85GW集中式风电项目同时开展,并按照国家有关风电项目及制醇一体化项目等新能源项目前期工作管理的规定和技术规范。
为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桦南县人民政府全力支持佳木斯市桦南县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一体化项目所发绿电的20%部分上网消纳指标批复的申请落地,剩余绿电用于项目制醇消纳。
广东建工表示,协议的履行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公司扩大清洁能源发电业务规模,提高经营业绩,提升公司清洁能源发电综合实力,促进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模式“扛大旗”
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通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然后将氢气用于合成绿甲醇。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利用风能资源,同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在2023年前,产业中风电制氢合成绿氨才是主流模式。根据TrendBank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底,国内规划的绿氢制合成氨产能远高于绿氢制甲醇,分别为461.7万吨/年和49.76万吨/年。
2023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国内绿氢合成甲醇项目涌现。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数据,2023年1月至11月,新增绿氢制合成氨项目规划产能约为485万吨/年,新增绿氢制甲醇项目规划产能则达到约865万吨/年。
甚至有项目“绿氨”变更为“绿甲醇”。如“中船风电50万千瓦风电制氢制氨一体化项目”,在今年变更为“中船通辽市50万千瓦风电制氢制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制氢制甲醇项目”。
这一转变或与需求端的变化有关。2023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推动修订了温室气体排放战略,其中提出到2030年,国际航运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8年减少至少20%,争取减少30%。在IMO推动下,航运体系开启能源转型。
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2023年全年全球甲醇燃料船的订单量达到了130艘,与前一年相比,增幅达202.3%。这一数据显示了甲醇作为船用燃料的日益增长的受欢迎程度。
在2023年的所有燃料船型新订单中,甲醇船舶的占比约为13%(以船舶吨位计)。在替代燃料船型的新订单中,甲醇船舶的占比更是高达28%(同样以船舶吨位计),仅次于LNG燃料船的56%,显示出甲醇作为清洁能源在海运领域的潜力和重要性。
根据方正证券测算,当绿氢成本约为15元/kg,二氧化碳成本约为0.4元/kg时,绿色甲醇的生产成本约为3907元/kg。随着离网制氢技术和碳捕集技术逐步成熟,较低的风光发电和二氧化碳成本将带动绿色甲醇成本进一步下降,绿醇经济性逐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