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2020年3 月20 日交通部发布2 月港口吞吐量数据。
2020 年前2 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8.7 亿吨,同比-6.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6.9 亿吨,同比+0.8%,集装箱吞吐量3448 万标准箱,同比-10.6%。
受疫情影响,2020 年前2 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下降,内贸货物吞吐量降幅明显,后续随着国内企业复工复产,吞吐量有望回升。
2020 年前2 月,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春节假期延长,各地区生产企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延期复工以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由于上下游企业延期复工,相关物流运输需求下降,国内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受限。根据测算,2020 年前2 月港口内贸货物为11.8 亿吨,同比-9.5%,明显低于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
从货物类型来看,集装箱吞吐量前2 月同比-10.6%,受疫情影响高于其他货物。判断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由于下游企业生产具有一定延续性,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我们判断,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定控制,上下游企业逐渐复工复产,后续内贸货物吞吐量有望回升。
区域间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分化,判断与各地区受疫情影响程度、企业复工进度相关。区域性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广西、江西等中西部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表现仍亮眼。
沿海港口方面,交通部统计的11 个地区中,广西、天津、山东、江苏等四个地区的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6.6%/+8.0%/+2.0%/+1.4%,广西、天津地区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正增长,同比分别为+34.3%/+1.2%。广西地区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保持首位。广东、福建、河北、辽宁、上海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降幅较大。
内河港口方面,剔除吞吐量基数较低的河南、云南地区,交通部统计的11 个地区中,江西及广西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正增长 ,同比增速分别为+24.4%/+17.30%。浙江、上海及山东地区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垫底,分别为-28.1%/-30.90%/-46.7%。
我们判断导致区域间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分化的原因包括:1.
复工节奏不同:各地区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产业结构不同、外来务工人员占比有所差异等因素导致上下游生产性企业复工节奏不同,从而影响各地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2.广西、江西等中西部经济低基数地区在区域性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内需较强,推动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
钢铁、有色及用电量数据验证区域性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
我们判断,虽然疫情情况及节后复工进度的不同对各地区2020年前2 月的经济发展有所影响,但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在疫情期间粗钢产量、电解铝产量及用电量增速能保持增长或基本与去年持平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性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和经济活力。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西南港口龙头北部湾港。
2020 年1-2 月份的港口吞吐量数据、粗钢及电解铝的产量数据、用电量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我们一直以来强调的区域性经济结构调整下北部湾港的投资逻辑。此外,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在2020 年前2 月逆势增长,在2020 年前2 月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广西与越南接壤,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在地理上具有天然优势,根据2018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 年广西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1.49 亿元,约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0.2%,远超与其他国家、地区进出口贸易值。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或将持续推动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的增长。重申对西南港口龙头北部湾港的推荐。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存在超预期下行可能;国内外疫情发展;复工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