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装备行业领先,三大业务场景明晰。公司形成了智能制造业务、联接业务、感知业务三大业务格局,智能制造业务拥有国内领先的激光装备研发、制造技术和工业激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联接业务具备从芯片到器件、模块、子系统全系列产品的垂直整合能力;感知业务中,传感器业务保持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行业的领先地位,温度传感器、PTC 加热器、压力传感器等产品正向光伏储能、动力电池、电机系统、充电枪/座等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导入。
智能制造业务:充分受益下游应用场景扩展。23 前三季度激光装备及智能制造业务实现营收22.6 亿元,净利润2.6 亿元,同比增长46%。激光设备应用场景扩展:新能源车领域,公司开发了电子托盘自动焊接、保险杠高频焊复合打孔、激光清洗等一批“国产替代、行业领先、专精特新”产品;半导体领域,公司开发了中功率智能焊接、双极板焊接自动产线、半导体晶圆切割设备等新产品,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智能制造领域,“激光+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已在头部企业规模销售。
联接业务:光模块深度布局,国产替代助推发展。根据LightCounting 数据,预计2022-2027 年全球光模块市场CAGR为10%, 2027 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超过200亿美元。公司推出800G 高速率光模块产品、全球首发的400GZR+Pro 相干光模块产品,目前出海进展顺利;参股子公司云岭光电生产的5G 用25G 激光器芯片2021年6 月通过国际巨头验证,并于2022 年3 月实现量产,实现了产业链全国产化。
感知业务:智能家居领域领先,扩展新能源车应用。公司开拓大金、惠而浦等海外客户,保持温度传感器在大白电市场占有率领先地位。新能源PTC 热管理系统业务覆盖国内近八成新能源汽车品牌, 2023 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压力传感器、车用综合感知传感器等多款产品出货量创新高,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成为有能力与德日韩企业同台竞争的中国品牌。激光防伪业务方面,公司自主研发塑基烫金纸、普通IMR 核心技术,产品性能指标超越国际竞争对手。
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0、1.37、1.72 元,根据可比公司24年平均25 倍PE 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为34.25 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光模块业务进展不及预期;激光业务赛道拓展不及预期;PTC 热管理渗透率不及预期;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