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当下:伴随着中国的工业化的起飞、成长至成熟,过去二十年中国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同时用钢结构也在不断进化。尤其是进入成熟期后,需求结构问题开始取代总量问题。投资不再充当需求拉动的核心力量,需求端波幅下降,总量需求更多呈现稳态,结构上更加贴合制造业。从生产端来看,技术路线与设备建设的方向决定了我国有望长期维持成本低位优势,出口占比也有望持续提升。
他山之石:钢铁行业以粗钢人均600 公斤以上作为进入工业化成熟期的标志,德国在1969 年完成工业化的起飞,而日本工业化的起飞完成于1971年,随后进入成熟期,大部分工业国粗钢消费呈现漫长的稳定阶段,此时结构问题关注度开始取代总量问题。这一阶段起始至今日本与德国的钢种产量、品种结构及出口比例不断变迁,在总产能下降与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初期普钢中板材产量占比率先提升,中后期特钢产量占比显著增加,同时出口结构也逐步转向特钢,这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趋势相符,成熟期日本与德国的生产与消费结构可以为当前中国行业提供方向参考。
光明曲折:总量与结构一体两面,当产能与产量调控政策匡定上限的同时,国内钢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其中地产用钢占比从2019 年的峰值34.5%一路下滑,预计2024 年降至19.8%左右,基建用钢占比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制造业及净出口占比快速增长至55%上方,这与经济整体驱动由投资转向消费有一定对应关系。目前国内的钢种切换集中在普钢领域,这符合产业结构变迁的初期特征,也是钢种结构变迁的第一步,未来结构转型的过程任重道远,而在这一趋势中,率先布局高附加值特钢品种的钢企有望获取显著竞争优势。
投资策略:1)从比例来看,后续我国钢铁产出结构还有较大演进空间,一方面长材的占比仍将进一步下滑,而板材随着经济驱动力转向消费构成了钢需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我国特钢产量占比仍较低,进出口结构中,进口特钢占比显著高于出口特钢占比,未来特钢化将成为转型的主要方向,特钢需求也有望成为支撑钢铁需求长期稳定的压舱石;2)作为长久期资产,周期股的估值相对商品需要更多考虑跨越周期的问题,行业生命周期进入稳定期的行业通过稳定现金流不断累计现金,进而未来通过分红、年终奖、股票回购等形式转为居民财富。企业会从成熟期的估值下降重新转入再一次的估值提升。同时配合短周期行业产能利用率稳定,随着大部分产能折旧期逐步结束,利润有望进一步优化。资本开支下降后,长周期企业现金流表现优于利润表现,钢铁行业价值开始显现。
风险提示:国内产量调控政策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测算可能出现偏差,相关历史规律可能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