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始于1998 年。经历了直接接轨到间接接轨,有控制接轨到完全接轨再到有控制接轨的过程。各个版本的定价机制各有优点与不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国际油价波动与我国石油需求形势的脱轨,即我国在国际油价问题上话语权的缺失。因此,我国成品油价格的真正市场化,必须在我国取得国际原油定价话语权之后。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执行情况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当原油价格快速上涨,国内CPI 处于较高位置时,成品油调价会相对滞后,调整幅度也会不到位。
本次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可能包含增加调价频率,降低调价条件,改变挂靠油种等措施,目的在于使国内成品油价更紧密反应原油价格变化,消除公众和企业两方面的压力。新机制能够消除炼油业务的亏损,对石油公司业绩有较强正面作用。我们认为三月份两会之后,是新定价机制推出的比较可能的时间点。
我国炼油产能快速增加,2012 年底我国总炼油能力达5 亿吨,预计2015 年十二五末期将能达到7 亿吨,届时我国炼油能力将大规模过剩。长期来看,管理能力、规模效应、原油保障能力是炼油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在炼油企业业绩改善的过程中,可关注弹性比较大的辽通化工,长远来看,更推荐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石油企业,如中国石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