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1.玻璃基板相关业务高速增长,国产化替代步伐加快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商,掌握了液晶玻璃基板设备及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实现了玻璃基板的国产化。随着面板产业往中国大陆转移,玻璃基板国产化替代空间仍然很大,目前美国康宁和日本旭硝子市场份额大约为70%。公司规划10 条第6 代玻璃基板生产线,目前5 条生产线已实现量产,第六条已点火,剩余4 条会根据市场需求陆续点火。此外,公司还拥有7 条第5 代玻璃基板生产线。报告期内玻璃基板设备及技术服务实现收入23.35 亿元,同比增长796.95%;玻璃基板产品收入9.79 亿元,同比增长65.12%。
公司拟定增不超过69.5 亿元,用于第8.5 代玻璃基板生产线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540 万片8.5 代玻璃基板的生产能力,填补国内空白,实现高世代玻璃基板的国产化。截至2015 年,国内8.5 代面板产线8 条已经量产,3 条尚在建。据预测,待生产线全部达产,国内8.5 代线玻璃基板将形成每年2000 万片以上的需求。且项目定位福州,配套京东方福州8.5 代面板产线,辐射华东、台湾市场,前景明确。
2.横向拓宽产业链,构建光电显示产业集群
公司稳固玻璃基板主业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发挥光电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实现了光电显示产业连的横向拓宽。
2015 年,公司先后切入了彩色滤光摸、蓝宝石等光电显示材料领域,并积极推进石墨烯在显示材料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同时托管高铝盖板玻璃业务。
2016 年2 月17 日,公司与世界500 强企业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韩国东友精细化学株式会社、拓米国际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约10 亿元人民币注册成立“旭友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偏光片业务合作,东旭光电持股比例51%,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旭友电子计划年产偏光片超过2000 万平方米,预计营收为20 亿元人民币每年。据预计到2018 年,国内偏光片市场缺口将达4340 万平方米。该项目投产后,将有效填补国内偏光片市场缺口。
未来,公司也会积极根据市场需求,在光电显示领域需求产业整合,构建光电显示产业集群。
3.促进装备业务转型升级,抢占市场蓝海
基于玻璃基板生产设备的国产化,公司于2015 年与京东方签订了装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实现了面板产线部分非核心设备的批量供应。未来将继续深入拓展。同时,围绕智能制造公司将积极布局,多方位增强公司装备业务实力及盈利能力。
4.投资建议:
公司产能持续释放,且国家对行业支持力度大。预计2016-2018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1 亿元、17.87 亿元、21.76 亿元。以股本38.35亿股计算得出2016-2018 年EPS 分别为:0.39 元/股、0.47 元/股、0.57元/股。对应目前股价7.29 元/股, PE 分别为19 倍、16 倍、13 倍。
5.风险提示:项目投产慢于预期;非公开发行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