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报告回顾了2024 年前三季度军工行业业绩情况,及24 年行情情况,子行业分化明显。展望未来,军工行业从总量来看,国内投入、国际军贸市场均呈现增长态势。新域新质力量及新质生产力建设指明未来军工行业的方向。维持对行业的投资评级“推荐”。
2024 年前三季度业绩承压,子行业分化明显。以SW 国防军工指数成分股为研究对象,根据统计: 2024 年前三季度国防军工行业整体营收同比-5.4%,在31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5。行业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27.9%,在31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5。子行业分化现象突出。其中,1)航空装备板块:24 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为-8.3%,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0.5%;2)航海装备板块:唯一保持增长子行业,24 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为+15.1%,归母净利润增速为+32.5%。
估值分析:行业Q3 业绩下滑,带来PE(TTM)走高。以国防军工指数(申万)和国防军工指数(中信)为例,年初截至2025 年2 月5 日,国防军工指数(申万)下跌6.33%,目前行业PE(TTM)估值为63.92 倍,5 年分位点48.73%;国防军工指数(中信)年初至今下跌6.62%,目前行业PE(TTM)估值为92.70 倍,5 年分位点74.71%。当前军工行业估值走高,部分系行业24 年前三季度业绩有所下滑导致。2025 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军工行业具备业绩回升预期,行业当前仍具备配置价值。
投资逻辑:军工国内外需求提升长逻辑不改,多因素推动行业上行。1)市场空间:①国内:2024 年3 月5 日,根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交的预算草案显示,2024 年全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为16655.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②军贸:世界安全局势风雨飘摇,军贸市场或再度扩容,格局变化为中国军贸提供窗口期,运-20BE、L15 教练机、直-10ME 武装直升机真机等亮相海外航展,珠海航展首次展出歼-35A等新型号。2)结构新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3)定价机制:推行装备购置目标价格管理,链主企业定价权增强。
4)市值管理: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重要性提升,用好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等工具箱。
投资策略:紧抓航空主线,关注新域新质发展方向。1)投资主线:航空产业链近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业绩增长在各子行业中表现稳健。重点关注①链主企业,直接受益于订单反转和外贸突破,盈利能力不断提升;②具备规模效应的金属材料企业,及新材料新工艺。2)新域新质方向:根据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及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要求,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无人装备以及海洋装备等作为未来军工行业发展的几大新兴方向,存在未来快速增长的可能性
建议关注:
1) 航空主线:军工投资的中流砥柱。
下游链主企业:国内、军贸、民机三重空间,链主定价权提升,重点推荐:中航沈飞、中航西飞、中直股份、航发动力、中无人机、洪都航空等;
符合新型装备要求,高速增长且格局稳定的环节:中航高科、佳驰科技、航材股份。
有助于降低成本的新工艺、新技术及高效率供应商:图南股份、航亚科技、铂力特、佳力奇。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
商业航天:低轨卫星组网应用军民应用潜力巨大,发星有序进行,重点关注:航天智装、航天电子、中科星图、国科军工、铖昌科技;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代表,经济增长新引擎,重点关注中无人机、航天彩虹、宗申动力、广联航空、航天南湖。
智能化无人装备:空中、地面、水面、水下多域,侦察、分析、指挥、控制、打击多重应用,重点推荐:中无人机、航天彩虹、芯动联科等。
海洋装备:民船周期持续上行,军用海洋装备关注水下新空间方向,重点关注:中国动力、中国海防、海兰信等。
3) 积极践行市值管理,通过多种工具切实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和投资者回报:
重点推荐:中航科工、中航光电、中国海防、中国动力等;
风险提示:1、由于行业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受军方采购安排的影响较大,在订单、收入确认上有一定不确定性;2、新型装备的研发及批产进程不达预期;3、改革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