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罗普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1号——持续督导》等有关法
律、法规的规定,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罗普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普特”、“上市公司”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保荐机构,负责罗普特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序号工作内容持续督导情况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
1针对具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了持续督导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
划工作计划
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保荐机构已与公司签订持续督导相始前,与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签署持续督导关协议,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
2协议,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间的权利和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易所备案
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或不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定期回访、现场检查等方式,了解
3
调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公司业务情况,对公司开展了持续督导工作
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公司在本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生按
法违规事项公开发表声明的,应于披露前向
4有关规定须保荐机构公开发表声
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明的违法违规情况审核后在指定媒体上公告
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
5当发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
公司在本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生违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具体情况,保荐人采取的督导措施等
6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在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督导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
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
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保荐机构督促公司依照相关规定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
7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并严格执
事会议事规则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行公司治理制度员的行为规范等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保荐机构督促公司进一步完善
8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内控制度并规范运行
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与规则等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保荐机构督促公司严格执行信
9有充分理由确信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
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其他相关文件大遗漏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
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及时督促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保荐机构对公司的信息披露文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对上市公司的信
10件进行了审阅,不存在应及时向上
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在上市公司履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及其控行政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
11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情况,并高级管理人员未发生该等事项
督促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及其控等履行承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
12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未履行
实际控制人等未履行承诺事项的,及时向上承诺的情况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及时针对市场传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本持续督导期间,经保荐机构
13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与核查,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
事实不符的,及时督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易所报告的情况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一)涉嫌违反《上市规则》等相关业务规则;
(二)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
意见可能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未发生
14
漏等违法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形(;三)公司前述情况
出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
的情形;(四)公司不配合持续督导工作;(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形保荐机构已制定了现场检查的相
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
15关工作计划,并明确了现场检查工
现场检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作要求
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保荐人应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十五日内或上海证券交
易所要求的期限内,对上市公司进行专项现场检查:(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他关
联方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二)违规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不存在
16为他人提供担保;(三)违规使用募集资金;
前述情形
(四)违规进行证券投资、套期保值业务等;
(五)关联交易显失公允或未履行审批程序和
信息披露义务;(六)业绩出现亏损或营业利
润比上年同期下降50%以上;(七)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的其他情形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问题。
三、重大风险事项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的风险因素事项如下:
(一)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主要系在手订单未能如期按时交付确认收入。市场环境的整体低迷导致客户需求下降或发生变动,对公司业务的拓展和完成交付构成了压力。其次,行业招标和验收活动集中在下半年(特
别是第四季度)的季节性特点,对公司收入确认节奏带来较大影响。此外,为降
低资金回款风险、合理管控应收账款规模和账期,公司降低对短期业务规模的追求,战略性放弃回款能力差的项目,选择性承接有专项资金匹配的项目。
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影响。但若下游客户需求持续转弱,而公司在新技术研发和新渠道拓展方面如果一直无法突破,公司业绩仍有可能面临下滑风险。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推动和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有望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公司将努力抓住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实现业务规模和科技属性的进一步提升。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更新迭代风险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发展迅猛,扩散及更新迭代速度快,如不能密切追踪前沿技术变化并将新技术用于客户服务升级,公司在同行业竞争中将不具有竞争优势,无法实现可持续的业务稳定及业务增长。
公司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驱动,通过加强研发团队的建设,实行行业专家传帮带教练制,与外部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包括与行业龙头合作开发、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高校合作等),不断加强研发人才培养,提升科研创新力,力求在技术迅速迭代的过程中保持先进性。
2、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在未来经营过程中,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或者研发投入的效果不及预期,公司的技术能力将不能持续提高,面临核心竞争力下降,经营业绩无法持续增长的风险。
公司紧贴各地市场,打造7*24小时响应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团队,搭建需求-研发-交付-需求的端到端的业务闭环,同时也结合业务驱动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模式进行研发,形成行业专家+产品专家+技术专家在内的“铁三角”,有效降低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3、核心人才流失风险
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行业内企业之间对于高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如果公司无法持续加强核心人员的培养及引进,并为核心人员提供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和薪资待遇等,则将面临核心人员流失的风险,公司的技术水平、研发能力也将受到不利影响。
公司积极储备行业人才,从行业经验、职业素养、学历条件等方面招募和挖掘潜在核心人才,同时通过传帮带构建人才梯队,并通过股权激励等多种手段与核心人才进行深度绑定,尽量减少核心人才的流失。
(三)经营风险
1、销售季节性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以各地公安局、政法委、监狱、交通、市政服务机构等政府机
构、军队和电信运营商等国有企业为主,项目建设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
这些客户通常实行预审管理和产品集中采购制度,一般每年年初制订年度预算、投资计划,并进行招投标方案设计,采购招标和项目建设实施集中在年中和下半年,并在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进行集中验收和结算,从而使得公司收入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经营业绩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针对销售季节性风险,一方面,公司将延伸和丰富客户类别,增加非政府类客户的拓展和积累,包括重点开拓企业类客户,平滑销售业绩的季节波动性;另一方面,合理安排项目施工交付的进度,尽量减少项目集中交付的情况,在更好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平滑公司季度业绩的波动。
2、下游需求波动风险
公司服务的下游市场覆盖公安、政法、交通、教育、医疗等行业领域,各细分市场受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政策影响,若客户出现财政预算支出削减,或客户自身业务结构调整出现智能化、数字化需求调整,将对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环境、行业、市场、客户层面的洞察,对市场需求变化保持敏锐,及时做出积极应对。同时,也将加强重点客户深耕,贴近客户需求进行研发及服务,推动与价值客户的战略合作以及各层级客户关系建设,提升行业竞争力,从而更有效抵御市场波动对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3、市场扩张带来的内部管理风险公司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将面临包括但不限于团队扩张、产品及服务的快速
输出、人才结构优化等一系列内部管理挑战,如内部管理不能跟上,公司将面临业务被内部管理拖累的风险。
对此,公司持续完善优化研发体系和供应链体系,通过组织效能提升强化快速交付能力;同时,通过建设职能端共享中心和优化提升管理效能,更好服务业务发展。
(四)财务风险
1、应收款项回款不及预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047.80万元,经营现金流持续流出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现金流风险。该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业务的最终客户主要以政府部门为主,而受财政资金到位时间的影响,针对该类客户的业务存在前期建设投入较高、回款周期较长的情况。公司将不断增强回款验收工作的力度,在市场扩张过程中,选择付款条件相对优质的客户,并不断探索商业模式多样化。同时,公司开始执行供应商战略合作模式,倡导并践行与供应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减少公司的资金占用,降低因回款周期长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2、应收账款余额较高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合计为39315.12万元,虽较2023年期末有所下降,但应收账款余额仍较高。应收款项余额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业务的最终客户主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受财政付款审批进度、财政资金到位时间的影响,回款周期较长,且政府项目验收存在季节性,公司大部分项目验收时间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因此通常难以在当年度回款。同时,受政府财政预算政策影响,公司部分订单无法如期验收。虽然根据历史经验,政府采购项目发生坏账的风险较低,但若未来各地政府财政资金紧张,不排除政府采购项目发生坏账的可能,进而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应收账款的增长和较长的回款周期导致公司短期经营现金净流出金额较大,虽然报告期末公司主要偿债指标仍较为正常(流动比率为1.69,资产负债率为41.62%),但若公司不能采取措施改善现金流量状况,或者未能进行持续有效的外部融资,公司可能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公司成立专项回款工作组,充分集合调动资源,建立“日更新、周反馈、周考核”的工作机制,并配套发布相应管理办法以及落实系列考核奖励机制等举措,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款管理,尽量降低应收账款坏账和无法回收风险。
(五)行业风险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空间已颇具规模,多年来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
5784亿元,增速13.9%,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人工智能市场快速增长,市场
机遇也带来了较多参与者,竞争相对激烈。若公司不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客户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则未来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在公共安全、社会治理、交通管理、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旅游、
农业互联网、数字海洋等多个领域延伸业务布局。立足于多年行业积累及资质优势,公司与行业内的一些知名竞争厂商采用不同战略侧重,形成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行业生态。公司以数字经济为市场机遇,在政府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建设浪潮中,快速输出产品+数据服务的定制化实战解决方案,贴近客户需求,增强客户黏性,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2、行业政策变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提供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的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销售、维保服务等,终端客户以政府机构为主,较大程度上受益于国内各级政府对智慧城市、智慧海洋等领域的持续投入。若未来因政府政策变动,对上述领域的投资规模出现下降,或政府财政周期性波动无法及时支付建设款项等,则会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和项目回款进度、资金流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目前,国家十四五规划将新基建、数字化政府、智能政府提到新高度,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多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均将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赋能作为重要部署内容,为公司所处行业提供较好的市场机会。
(六)宏观环境风险
1、经济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2024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
中美贸易摩擦争端此起彼伏,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下行,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交互作用下,宏观经济增长预期进入相对保守的阶段,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的外部环境压力。
在此情况下,公司将在进一步巩固传统业务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业务新机会,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端口;同时,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持续增加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产品化效率,不断丰富公司技术的应用场景,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储备科技力量。
2、税收优惠的不确定性风险
2023年,公司重新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法规规定,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15%,有效期自2023年11月22日至2026年11月21日止。若公司未来未能持
续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税收政策有所调整,则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四、重大违规事项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4年半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所示:
单位:元
主要会计数据本报告期(1-6月)上年同期增减变动幅度(%)
营业收入39263320.67118076024.98-66.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410762.86-37954905.30不适用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52413537.41-43054438.06不适用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0478030.29-101567415.43不适用
主要会计数据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增减变动幅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35705151.881115221659.91-7.13
总资产1809900275.251905265952.50-5.01
主要财务指标本报告期(1-6月)上年同期增减变动幅度(%)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28-0.20不适用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28-0.20不适用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0.29-0.23不适用
股收益(元/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62-3.21不适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
%-4.90-3.64不适用均净资产收益率()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42.6817.05增加25.63个百分
(%)点
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0.3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6.75%,主要
原因系:在手订单未能如期按时交付确认收入。市场环境的整体低迷导致客户需求下降或发生变动,对公司业务的拓展和完成交付构成了压力。其次,行业招标和验收活动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的季节性特点,对公司收入确认节奏带来较大影响。此外,为降低资金回款风险、合理管控应收账款规模和账期,公司降低对短期业务规模的追求,战略性放弃回款能力差的项目,选择性承接有专项资金匹配的项目。
2、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0.49亿元、-0.52亿元,主要原因系:公司为加大区域拓展力度,持续保持研发强度,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期间费用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公司业务具有明显的销售季节性特征,公司项目验收、回款集中在下半年,影响利润的释放及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由此导致利润情况有所波动。
3、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70亿元,较上年同期
有所好转,主要原因系:公司回款专项小组持续加大了历史订单的回款催收力度,并严格管控项目现金周转情况,在报告期内取得一定成效,改善了公司的现金流状况。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一)拥有产学研一体研发生态,贴近客户需求进行研发
公司深知技术创新是在行业内立足的根本,围绕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感知、大数据及数据价值挖掘技术研究,拓展 AI+行业的应用创新,建立并不断完善技术研发体系,深入行业应用,为各行业客户提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化产品、技术及数据服务,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公司拥有计算机视觉国家级人工智能技术中心,构建技术中台以及标准化技术模块,加快行业研究院区域化建设,以匹配人才发展规划,贴近用户服务创新。
公司充分借鉴 IPD研发模型及敏捷开发模型,规范项目立项、项目管理、项目结项的研发流程,有利于公司研究开发项目的规范化、流程化、高效化,在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基础上促进研究开发成果的快速落地。
公司通过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GB/T29490-2013)、信息技术服务管
理体系认证(ISO/IEC20000-1:2018)、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IEC27001:2013)、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15)、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GB/T27922-2011)等
系列认证,持有软件开发成熟度 CMMI五级证书。
公司依托自身研发基础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科研支持,承接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多个重大科研项目,涉及“存算一体化”AI 芯片产业化、政法智能化、市域社会治理、海洋数字经济产业化等多个行业方向,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对多项先进关键技术进行攻坚克难、探索突破。
在不断完善自有研发平台建设、持续巩固自身研发实力,开展与科研院所、院士等关于行业拓展的合作,参与及牵头国家重点专项课题、重大科研课题、政法研究课题等前沿课题,建立起产学研用协作关系,通过内生性的自主研发和开放式的外部科研院所、技术专家合作模式,公司研发体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得以拓展,技术研发实力不断增强。(二)具备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可跨行业多领域为客户提供服务公司自设立以来,深耕公共安全、智慧政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海洋、生态环境业务,并积累积淀了丰富的专业技术和实战经验。AI+行业前景仍处在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安全领域市场机会是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增长的基础,大数据平台技术及大数据价值挖掘技术,围绕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是新的增长引擎。与此同时,公司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托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应用能力,逐步形成“打通技术到实战应用最后一公里”的能力,锻造出参与市场角逐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促成了公司运用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向各行业多领域延伸渗透,公司业务逐渐在应急、医疗、教育、市政、专业园区、农业、水利等行业不断拓展落地。
(三)深度绑定产业链生态伙伴,合力拓展区域市场
公司在渠道建设发力,着力打造多渠道、多形式、可持续发展的开拓模式;
积极拓展并培育各地子公司,建立起根据地业务,与当地产业主体进行深度绑定合作,推进合作的进一步深入,通过区域布局实现营收规模增长;公司高度重视生态合作伙伴,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大型集成商、本地运营商的长期合作,为合作伙伴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及服务支持;公司重视行业延伸,立足传统的公安政法业务,不断拓展智慧城市等多行业应用领域,拓宽业务边界;公司拥有行业齐全的资质,具备承接涉密项目、军工业务的条件,能够提供行业产品和技术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增量业务自然成长。
(四)构建持续迭代的技术中台,可快速、高效的响应客户需求
在十多年的持续经营过程中,公司成功完成了涉及多个领域的标杆性项目,对内公司研发与技术部门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并通过持续实践在技术中台中储备了可以适用于多个领域的众多成熟的技术模块、软件版本以及平台。公司根据最终用户的不同需求,对已有成熟的技术模块进行组合化应用或者二次开发,并搭配硬件设备后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解决细分客户群的不同痛点。深入理解公共安全、智慧政法、智慧交通、智慧海洋、智慧城市的行业需求及痛点,快速输出具备技术先进、行业优势的解决方案。通过技术中台,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公司项目推广的成本、设计开发及实施周期,有助于公司保持较高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成熟的技术模块、软件版本以及平台的储备,有助于项目团队快速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显著提升公司对于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对外公司与各类生态合作伙伴有着紧密联系,无论是渠道/技术/科研均与合作伙伴保持共同发展、合力并进的合作态势,在公司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也为公司平台的产业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2024年1-6月,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七、研发支出及进展情况
(一)研发支出情况
公司以研发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为1675.73万元,同比减少16.75%;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42.68%,同比增加25.63个百分点。
(二)研发进展
2024年 1-6月,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及 AI+行业场景创新应用
落地工作,从事机器视觉、元素感知、边缘计算、数据挖掘、语义分析、机器学习、多维数据融合及智能集成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构建全栈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能力、智能硬件技术能力和行业场景应用持续创新能力,将自研的核心技术与市场上成熟的技术进行融合和应用落地,形成具有实战应用能力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服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专利共145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356个。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合规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本年度使用募集资金金额为人民币17352257.20元,累计己使用募集资金金额为人民币771149159.31元(包含发行费),临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50000000.00元本年度收到募集资金利息扣除手续费净额为972931.50元,累计收到募集资金利息收入扣减手续费净额为人民币18270884.79元,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101409025.48元(不含临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其中进行现金管理的金额为70000000.00元,募集专户余额为
31409025.48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明细金额(元)
实际收到的募集资金金额904287300.00
减:发行费用85500287.58
募集资金净额818787012.42
减:募投项目支出597090404.53
减:永久补充流动资金85999500.00
减:临时补充流动资金50000000.00
减:回购公司股份支出2558967.20
加:累计收回结构性存款收益、存款利息收入扣除18270884.79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
减:用于现金管理金额70000000.00
2024年6月30日募集专户余额31409025.48
2024年半年度,公司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使用募集资金。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如下:
直接持股数持股比例
序号姓名公司职务间接持股数(股)
(股)(%)
1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延行70801353-37.731
董事长、总经理
2原副董事长、原副总经陈碧珠-1912550610.192
理
3吴东董事6280-0.003
4吴俊董事、副总经理-1352680.072
5陈水利董事---
6许坤明监事-730450.039直接持股数持股比例
序号姓名公司职务间接持股数(股)
(股)(%)
7周璐监事-86010.005
8江文涛原董事、原总经理125601543180.089
9张翔副总经理125601814790.103
10黄政堤副总经理12560-0.007
11王彪副总经理25120-0.013
12原财务总监、原董事会余丽梅6280-0.003
秘书
13马丽雅董事---
14何锐董事---
15赵丹董事会秘书---
16孙龙川财务总监---
17叶美萍监事会主席---
除上述情况外,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未以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均不存
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