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约14%,尽管行业增速在换挡,但全球电动化进程仍然会比较快。中国锂电中游产能释放及海外布局落地,将为全球带来更丰富的供给并推动成本降低,从而助推欧州市场修复及北美市场爆发。深入海外供应链和海外布局充分的企业会更受益。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参与者的激进扩张,中游制造业特别是材料的盈利水平可能向下回归,个体企业间的分化会加大,竞争力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更明显。
全球电动车终端销售今年仍有望维持较高增长。A)欧洲有望显著修复:
2023 年欧洲进入新车型密集上市期,中国车企出海也在加速,预计欧洲有望维持稳健增长;同时欧洲PHEV 补贴加速退坡,纯电占比有望快速提升,对应动力电池需求增速更高。欧洲市场在2022 年较疲软的表现后,有望迎来修复。B)北美市场爆发:美国IRA 法案落地,单车最高补贴达7500 美金,将极大刺激基数、渗透率双低的美国电动车市场,同时美国也在大力培养本土锂电产业链,但在中短期来看难以形成规模,对于锂电材料、电池要还是要依赖亚洲供应链,IRA 对国产材料的实际影响可能好于预期。C)电动车降价潮提升性价比:特斯拉2023 年初拉开电动车降价潮,其余车企陆续跟进。此次特斯拉最高降幅达30%,其他车型普遍降幅也超10%。行业本轮降价将进一步提升电动车对燃油车的性价比,进而推动全球电车渗透率继续快速爬升,我们预计今年全球电车销量增速仍有望维持在30%以上。
日韩动力电池厂发展加快,国内企业加速出海。日韩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近几年也维持着高增长,产能规划也在不断加码。同时随着中国锂电材料深入全球电动车的供应链体系,国产锂电材料在多数环节的全球市占率达7 成以上,广泛采用国内供应商的日韩企业也有效降低成进而提升了竞争力。由于国际客户相关业务的盈利能力要明显高于国内客户,海外业务占比高的材料公司将有更好的盈利表现。国内企业国际化也在加速,一方面多家电池厂、材料公司在欧洲的电池厂布局在落地,另一方面,关于市场对美国市场关于IRA 法案中实体清单的担忧,有望通过国际客户全资持股等方案进行解决。
总体而言,海外业务占比高、布局领先的企业未来会有更强的经营表现。
投资建议: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当升科技、天赐材料、璞泰来、恩捷股份、中伟股份/华友钴业(有色)、尚太科技、星源材质、科达利(汽车)、德方纳米、容百科技、振华新材。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