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创新转型,厚积薄发。公司成立于1996 年,而后开发多款仿制药和中成药制剂并成功商业化,继而建立完整的制剂研产销运营体系。2010年开始探索创新药研发,经过十余年的人才体系和研发平台建设,目前已拥有完备的生物大分子和全链条ADC 药物研发平台。在此基础上,公司目前拥有丰富的创新药在研管线,包括多个双/多特异性抗体以及新型ADC 药物;目前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创新药项目有9 个,8 个为抗肿瘤新药,在全球开发进度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具有明显的差异化。
B01D1 或具备独特MOA,有望成为全球大品种。BL-B01D1 是靶向EGFR 和HER3 双抗ADC 项目,双靶点的协同性以及新一代linker 和payload 技术,或产生独特的生物学作用机制(MOA) 。目前完成超过150 例的晚期上皮源肿瘤临床研究,在NSCLC、鼻咽癌、乳腺癌等瘤种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成药性。预计将于近期开展多个注册研究,有望成为首个上市的EGFR / HER3 双抗ADC 药物。
SI-B001 有望填补目前免疫治疗后线治疗的空白。同时靶向EGFR 和HER3 的双特异抗体,通过调整空间结构、配置靶点亲和力,增强肿瘤靶向特异性,或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MOA);早期研究尤其是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经治的NSCLC 具有较好的疗效,有望填补免疫治疗后线治疗。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2-24 年EPS 分别为-0.67、-0.74、-0.82元/股;鉴于公司多个在研新药项目差异化明显,我们采取risk-adjustedDCF 的方法对公司进行估值,假设8.06%的WACC,3.5%的永续增长率,公司合理价值为77.01 元/股;我们看好公司优质的创新药在研项目,优秀且高效的运营管理团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推进及结果不及预期,商业化不及预期;欧美市场开发不及预期;国内医保控费政策进一步趋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