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领先的激光振 镜控制系统厂商。公司成立于2004 年,深耕激光加工控制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激光系统集成硬件和激光精密加工设备,其中控制业务占比超过70%。公司的激光加工控制系统以激光振镜控制系统为主,激光振镜控制系统出货量约占国内市场的1/3,其他厂商占比均不超过10%,公司领先地位明显。
软件为体,公司纵深发力中高端振镜控制系统,横向拓展伺服控制系统。
激光振镜控制系统业务发力中高端应用领域,公司的激光振镜控制系统过去主要在3C 消费电子和广告包装等领域用于静态标刻,随着近年激光加工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精密激光焊接、锂电池极耳切割、光伏划线和3D 打印等新兴领域对振镜控制系统的需求逐步提升,公司在这些领域布局广泛,预计未来公司的中高端振镜控制系统业务有望取得长足增长。公司横向拓展激光伺服控制系统业务,伺服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大幅面激光切割设备,与振镜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有所区别。激光切割普及度高,我们测算2022 年国内激光切割伺服控制系统的市场规模超过20 亿元,显著高于振镜控制系统。公司自2021 年起实现激光伺服控制系统的销售,目前仍处于市场推广期,未来有望贡献显著业绩增量。
硬件为翼,公司重点突破高精密扫描振镜技术,与振镜控制系统协同发展。凭借公司在激光加工控制系统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客户积累,公司持续为客户提供集成硬件的解决方案,包括扫描振镜、激光器和场镜等,此前该部分业务以外购成品经调试后销售为主。贝哲斯咨询数据显示,2022 年国内扫描振镜市场规模为9.72 亿元,目前国内高端振镜绝大部分被美国CTI、德国Scanlab 等海外厂商占据。公司自2019 年开始自研扫描振镜核心部件振镜电机和电机控制卡,目前搭载自产电机和控制卡的振镜产品已逐步实现销售,公司的振镜产品将和控制系统实现软硬件协同发展,助力高端扫描振镜的国产替代。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0.87 和1.25亿元,对应PE 值分别为57、34 和24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盗版侵权风险;新市场开拓风险;下游行业周期波动风险;盈利预测和估值模型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