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智能装备行业领跑者,技术投入不断加码公司专注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2023 年公司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2.55、0.35 亿元,核工业智能装备及系列机器人收入占比超90%。前期大客户项目规划与项目交付验收减少的影响逐步减小,根据公司发布的半年度报告,2024Q2 公司业绩开始出现反转,单季度实现收入同比+75.68%、归母净利润同比+405.84%。公司重视研发:①于2017 年成立员工持股平台绑定核心销售、技术骨干;②2023 年研发人员占比高达40%;③2021 年(IPO)及2023 年定增募资用于加强公司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不断加码技术投入。
公司核工业产品技术领先,受益于核燃料循环产业建设中国作为贫铀国家,自1983 年就确定核燃料“闭式循环”路线,乏燃料后处理为关键环节。离堆贮存需求急迫+四代快堆投产在即,乏燃料处理需求紧迫性不断加强。中国乏燃料处理能力严重不足,2022 年中国新增乏燃料805tHM,但在运的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仅50tHM/年,同时首个200 吨/年的乏燃料后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同时,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政策基调下,后处理需求快速增长,我们测算2035 年中国或需卸出2825tHM 乏燃料。公司聚焦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技术国内领先,并已与核心客户中核集团实现交叉持股,稳定了公司股权结构,有望受益于中国核燃料循环产业建设。
业务布局有序推进,“核+军+民”梯队式发展
公司围绕“135”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核+军+民”梯队式发展。在军工领域,公司形成AGV、特定场景装备、综合系统解决方案三大产品布局,以形成业务增量;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公司基于智能制造和装备技术深入布局核技术应用智能设备、核素及核药的供应链体系,打造第三成长曲线。
公司在非核领域业务有所突破,2023 年公司非核业务收入1780.9 万元,占收入比重为6.9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核工业智能装备领跑者,“核+军+民”梯队式发展,考虑到2024Q2 业绩已出现大幅反转,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1.54、2.02 亿元,分别同比+241.4%、+30.3%、+30.8%,对应PE 为28、21、16倍。我们综合考虑可比公司估值及公司质地稀缺性,给予2025 年30 倍PE,对应目标价45.30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领域集中及易受其产业政策变化影响的风险、订单取得不连续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业绩的季节性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关联销售占比较高的风险、测算存在主观性(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