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汽车半导体8月专题:“三化”打开汽车MCU 增量空间 国产替代迎新机遇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2-08-13

7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维持高位,上调全年总体新能源车销量预测至650 万辆。

7 月主要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实现进一步增长,比亚迪以16.3 万辆持续稳固市场第一位置,哪吒、零跑、小鹏分别以1.4、1.2、1.2 万辆领衔新势力,7 家本土车厂新能源汽车月销量超万台;根据乘联会数据,7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56.4 万台,上调2022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测至600 万辆,总体新能源车销量至650 万辆。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增长,1-6 月电机电控搭载量231.8 万套(YoY+129.3%),OBC 装机量208 万套(YoY+110.3%),比亚迪半导体、斯达、中车时代等本土公司市场份额迅速成长带动新能源上险乘用车功率模块国产化率超47%。

汽车MCU 为汽车电子关键节点控制芯片,高壁垒造成市场高度垄断。MCU 作为节点控制芯片,广泛应用于动力总成、ADAS、网络互连、底盘安全、信息娱乐以及车身电子六大功能域。由于汽车时常暴露高温、高湿、高压环境中,要求MCU 最高可承受温度区间达-40℃-150℃且产品寿命需达15 年及以上,特别是在动力、刹车灯等高安全需求领域MCU 都需严格符合AEC-Q100、ISO26262、IAFT16949 相应车规标准,对MCU 设计、制造、封测全流程提出了严苛要求。因此高技术和进入壁垒造成汽车MCU 市场被来自半导体和汽车工业发达的美日欧企业高度垄断,根据Omdia 数据,2021 年全球汽车MCU CR5集中度达90%(MCU 全行业82%),CR6 集中度更是高达97%。

“三化”带来汽车MCU 市场结构性变化,电驱和ADAS 成为最大增量应用。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重塑汽车电子架构,“三电”系统、众多ADAS传感器及信号链路、网联系统、信息安全功能系统和ECU 的引入带来汽车MCU量价齐升,相比传统燃油车70 颗左右用量,而新能源车MCU 用量达300 颗左右。根据Omdia 预计,2021 年至2026 年,全球汽车MCU 市场规模将从76.7亿美元增长至130.4 亿美元(CAGR 11.2%),增速显著领先MCU 行业平均(CAGR6.7%);其中电驱系统和ADAS 系统MCU 市场CAGR 分别为22.2%和19.5%,合计全车MCU 金额占比从31%提升至47%;高端功能控制需求提升亦推动32 位MCU 市场规模增速超过8 位和16 位。

本土汽车工业趁“三化”东风后发先至,中国MCU 厂商迎高速发展机遇。中国汽车年产量从1999 年的183 万辆增长至2021 年的2608 万辆,全球占比从3%提升至33%,2022 年1-5 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提升至59%。智研咨询预计2025 年我国汽车MCU 市场规模将达到33 亿美元,在全球汽车半导体供给失衡、国际关系日渐复杂背景下,本土汽车工业崛起及新能源车高速发展为中国MCU 厂商由功能安全要求较低的车身电子等领域切入创造重要机遇,并且通过导入量产积累,未来国产MCU 将有望逐步实现向更高功能安全领域的拓展。

投资建议:本土汽车“三化”提速趋势下,MCU 国产化发展机遇,推荐关注积极布局汽车MCU 的兆易创新、峰岹科技、北京君正、韦尔股份等,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国芯科技、中颖电子、BYD 半导(未上市)、芯旺微(未上市)、云途半导体(未上市)等。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国产MCU 严重导入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