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3 月30 日,公司公告2021 年年报。据公告,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9 亿元,同比增长51.05%;归母净利润1.63 亿元,同比增长54.34%。
公司经营稳健,产品收入结构及业务模式变动影响单季利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9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1.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3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54.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4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46.24%。
经营情况的改善主要系 2021 年度公司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同时在技术优势的带动下,产品结构优化,产品种类丰富,销量增加,促使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明显增长。
单季度经营方面,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 30.38%,主要系该季度催化剂产品结构中单价较高的销售类产品增加所致; 净利润较第二季度环比降低 19.35%,主要系业务模式及产品结构变化所致。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变动会受到业务模式、产品结构等因素变动影响,整体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
公司各项目建设有条不紊
2021 年11 月6 日上午,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先进催化材料与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工程开工仪式在西安隆重举行。此项目是凯立新材科创板上市募投项目之一,主要建设集研究开发、工程化设计、中试、产品应用、分析测试为一体的先进催化材料与技术创新中心,以及高端催化材料的生产线。
2021 年12 月11 日上午,铜川凯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催化氢化技术示范性生产平台项目(一期)加氢合成车间举行隆重的上梁仪式。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党委委员孟德成,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之翔、总经理曾永康、铜川凯立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文永忠,凯立公司副总经理朱柏烨、万克柔,财务总监王世红、党总支副书记张咪、铜川凯立总经理校大伟及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相关领导均出席了上梁仪式。
公司科研项目捷报频传,注重核心业务专利布局以加宽护城河公司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和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以确保公司综合竞争优势稳居行业前列。
奖项方面,2021 年11 月3 日,凯立新材专家工作站传出捷报,赵东元院士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赵东元院士领衔完成的项目“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有机-有机自组装新思想,创制了全新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建立了分步组装理论,首次将介孔材料从无机组成扩展到有机高分子和碳,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有机-有机自组装机制;建立了体系化的合成方法学,创制了一系列不同孔径、形貌、组成、孔道结构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提出了多元协同共组装新策略,实现了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功能的精确调控,将多种功能普适性地引入到高分子和碳材料中,创制了全新功能介孔复合材料;揭示了介孔独特的物质输运和界面反应规律,解决了微孔传质限制和大孔活性位点少的难题,实现了高比容量、高功率和长循环稳定性电化学储能器件,为独特的新一代药物合成催化剂、仿生离子通道、柔性微流控器件等的构筑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2021 年11 月25 日,公司“高效负载型钯系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应用”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研发投入方面,公司全年研发投入5060.01 万元,同比增长51.69%。截止2021 年末,公司新增获得专利 26 个,其中发明专利 25 个,累计获得专利 91 个,其中发明专利 76 个;主持、参与起草或修订已发布实施的贵金属催化剂相关的国家标准 8 项,行业及团体标准 32 项,充分体现公司技术水平和行业地位。中国知网专利搜索显示,四季度公司共公开了十项专利,涉及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
专利显示公司在氢能领域实现了技术再突破
公司专利CN 112259752A 显示公司有能力开发一种保证活性的同时性能更稳定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催化剂。氢能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无污染排放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室温下启动速度快、体积小、无电解液损失、容易排水、寿命长、比功率和比能量高等突出优点,是目前车用动力新能源电池首选。由于腐蚀的存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受到极大影响。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9、3.08、4.04 亿元,同比增速为40.7%、34.5%、31.4%。对应 PE 分别为37.15、27.62、21.0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技术风险;贵金属价格波动风险;下游客户领域较为集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