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T细胞衔接器类药物(TCE,T cell Engager)通过借助T细胞来实现肿瘤杀伤作用,已在血液瘤中实现突破。目前,在血液肿瘤中,CD3搭配CD19、CD20和BCMA等靶点均已有药物上市,效果突出。在此基础上,TCE类药物在向实体瘤和自免适应症中迈进。
在实体瘤中,Amgen创新药物Tarlatamab(CD3/DLL3)已在美国实现上市销售,CD3/CLDN18.2、CD3/EGFR和CD3/PSMA等药物均在临床早期展现良好效果。在自免适应症中,安进的CD3/CD19双抗Blinatumomab在6个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初步数据中显示出积极疗效。我们认为,目前TCE类药物已从血液瘤向实体瘤和自免适应症发展,建议关注国内布局TCE平台的公司,如信达生物、泽璟制药、百济神州和康诺亚等。
CD3分子是T细胞膜上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可辅助TCR传导信号。TCR受体蛋白绝大部分位于细胞外,胞内基本只有3个氨基酸左右的长度,因此在传导胞外信号到胞内时,需要CD3蛋白来辅助TCR受体蛋白来进行信号传导。
TCE类药物通过借助T细胞来实现肿瘤杀伤作用,已在血液瘤中实现突破。TCE类药物多以多抗形式存在,主要以CD3搭配TAA的形式来进行设计。TAA端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抗体靶向肿瘤组织,而CD3端能靶向T细胞,通过借助T细胞释放的肿瘤杀伤物质(穿孔素/颗粒酶等)来进行抑制肿瘤。目前,在血液肿瘤中,CD3搭配CD19、CD20和BCMA等靶点均已有药物上市,效果突出。
TCE在实体瘤中已逐步实现突破。TCE在实体瘤中的研发面临多个困难点,如实体瘤TAA靶向安全性问题喝实体瘤淋巴细胞数量较少问题等。目前,随着Amgen创新药物Tarlatamab(CD3/DLL3)已在美国实现上市销售,以及CD3/CLDN18.2、CD3/EGFR和CD3/PSMA等药物均在临床早期展现良好效果, TCE类药物已在实体瘤中实现突破。
TCE未来有望走向自免适应症。针对部分B细胞介导的自免适应症(SLE、RA、MS),B细胞耗竭疗法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而TCE类药物搭配B细胞TAA的产品设计有望在这一类自免适应症中迎来突破。安进的CD3/CD19双抗Blinatumomab在6个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初步数据中显示出积极疗效。所有患者的临床疾病活动迅速下降,滑膜病变得到改善,并降低了自身抗体水平。
国内企业布局TCE平台,适应症多样化。目前,随着TCE平台的逐步成熟,国内企业也开始布局TCE平台,泽璟制药在实体瘤有所布局,信达生物则在实体瘤及血液瘤均有布局,智翔金泰等公司在血液瘤有所布局,同润生物的CN201以及其他公司有望在自免适应症进行布局。我们认为,随着国内企业在TCE上的研究日渐成熟,看好后续各种类型的TCE类药物在多种适应症上迎来突破。
投资建议:作为肿瘤免疫类药物的新机制, TCE类药物已逐步在血液瘤中站稳脚跟,并在向实体瘤和自免适应症突破。整体看,在布局TCE药物的公司中,我们看好信达生物、泽璟制药、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再鼎医药、康诺亚等,同时建议关注中国生物制药等公司。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因为行业政策调整带来的研究设计要求变化、价格变化、带量采购政策变化、医保报销范围及比例变化等风险。
研发推进不及预期风险:新药研发过程中,存在临床入组进度不确定、疗效结果及安全性结果数据不确定等风险。
审批不及预期风险:审批过程中存在资料补充、审批流程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审批周期延长等风险。
商业推广不及预期风险:产品在商业推广中存在推广进度不及预期,销售费用变化,竞争环境改变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