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脱胎于央企研究所,传承科创基因,成为央企科改标杆。23 年公司经营轨交与新兴装备业务齐头并进。公司脱胎于母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在央企23 年度“科改企业”专项考核中获评为标杆,排名第四位。23 年,公司实现营收217.99 亿元,同比+20.88%,归母净利润31.06 亿元,同比+21.51%。其中,轨交装备业务企稳回升,营收129.09 亿元,同比+2.00%;新兴装备业务发展迅猛,营收87.32 亿元,同比+69.64%。
依托电力电子核心技术,公司围绕工业变流产品纵横布局;从系统到器件再到系统,平台型电气解决方案提供商宏图展现。
公司坚持“同心多圆”发展,横向拓展核心器件覆盖范围,纵向提升系统产品能力。公司功率半导体器件已经拓展为750V~6500V,满足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应用领域需求,市场份额行业领先。随着器件业务成熟,公司剑指价值量更高的系统级产品,完成“器件-部件-系统”的产品布局,目标成为交通与能源领域电气系统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
行业Beta 与公司Alpha 共振,轨交装备业务迎来新起点。1)动车、机车需求持续回升。24 年1-5 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4.7 亿元,同比+10.8%。24 年动车组首次招标165 组已经超过23 年全年。同时,装备更新提升机车需求,国铁预计到2027 年需要完成近万台内燃机车淘汰。2)动车组五级大修来临,牵引系统维修与更换将迎来高峰。轨道车辆牵引系统使用寿命约15 年,随着2008 年“四万亿”时期列车组进入五级修阶段,动车维保市场有望显著增长。3)公司城轨通信信号系统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有望成为公司轨交业务新增长点。23年,公司中标了5 个项目,金额超16 亿,市场份额13.80%(按金额),已经跃升至行业第四。且公司中标均为新线,区域覆盖宁波、合肥等华东重点城市,为开拓京沪深等重点市场奠定基础。
功率半导体、传感器等核心器件优势显现、国内领先,成为公司市场竞争优势的代表。功率半导体发展战略对标英飞凌,已掌握芯片、控制器、模组、算法等IGBT 全流程技术,并不断拓展产品覆盖度。公司高压产品在智能电网、轨交领域已经实现国产替代,市场份额领先。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根据NE 时代新能源统计,23 年公司功率模块产品装车超过100 万辆,市场份额12.5%,增速为68.8%,跃居市场第三,成为国产第三方供应商第一。24 年下半年,公司第三期8 英寸IGBT 工厂(宜兴)将会投产,将年产36 万片,重点满足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等下游需求。新产能有望进一步帮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优化产品结构。23 年,公司传感器业务创新高,营收达到5.94 亿元,同比+45.23%。
系统产品空间广阔、进步明显,垂直整合优势显现,有望打开公司未来成长空间。公司工业变流业务面向高端,系统化、专业化能力突出,在矿卡电驱、空调变频器等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积极拓展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变流器、制氢电源等新能源装备业务,其中光伏逆变器增长迅速已经位居行业前三。节能减排、国产替代推动公司高端工业变流产品需求。23 年,公司工业变流业务收入达到23.88亿元,同比+73.84%。公司乘用车电驱业务厚积薄发、后来居上,已经跻身行业前列。与其他第三方电驱公司相比,公司电驱业务掌握全产业链,在竞争中展现出较大优势。根据NE 时代统计,23 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驱系统业务快速发展,装机量为24.8 万套,同比+77.1%,市场份额为4.5%。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公司是有目标、有战略、有实力、有执行力的科创标杆型央企,已经完成从轨交到“大交通”与“新能源”跨行业、跨领域布局。
中短期,轨交装备需求复苏、维保增量、城轨信号系统业务有望共同推动公司业务进入新阶段;功率半导体产能投产,有望进一步帮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优化产品结构,并支撑系统业务发展。
中长期,公司以“器件-部件-系统”构建产品矩阵,平台型电气解决方案提供商宏图已经展现,系统业务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有望形成大交通与新能源两翼齐飞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预计公司2024-2026 年归母公司净利润38.31/46.84/57.02 亿元,同比增长23.4%/22.3%/21.7%,对应EPS 为2.71/3.32/4.04 元,PE 为18/15/1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动车、机车、城轨等轨交车辆需求不及预期;动车、城轨维修保养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城轨通信信号系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功率半导体业务需求不及预期;工业变流新能源发电业务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新能源电驱业务市场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