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4Q1-Q3 营收10.40 亿元,同比-1.69%,归母净利1.83 亿元,同比+13.06%,扣非净利润1.76 亿元,同比+24.22%,其中24Q3 收入3.94 亿元, 同/ 环比-5.64%/+15.97% , 归母净利润0.67 亿元, 同/ 环比-6.34%/+8.72%,扣非净利润0.65 亿元,同/环比-1.01%/+8.46%。24Q3毛利率/净利率34.10%/16.94%,环比-4.70/-1.13pct,主要系一代二代碳管产品降价;期间费用率14.90%,同比-2.39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0.07/-1.78/-0.79/+0.25pct,费用控制优异。新技术突破与新产能释放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维持“增持”评级。
多因素驱动碳管需求,盈利能力暂时承压
动力方面,我们认为碳管渗透率有望提高,主要原因为:1)电池厂对于能量密度、充电速率等要求提升,带动需求;2)碳管降价,下游企业从炭黑向碳管切换的意愿提升;3)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对碳管需求更高。储能方面,储能需求的增长也有望拉动碳管的需求。出货方面,我们推测公司Q3 发货环比增长,三代管的渗透率逐步提升,LG 等海外客户拉升海外收入占比。盈利能力方面,受供需影响,一代二代产品价格下滑导致毛利率下滑,随着新技术的迭代与新产品占比的提升,明年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龙头地位稳固,单壁项目加速
公司在碳纳米管导电浆体领域21 至23 年市占率分别达43.4%/40.3%/46.7%,稳居行业第一,公司具备规模以及地位优势,产能持续扩张,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已逐步进入松下、LG 等日韩知名企业供应链,客户合作关系稳定。公司产能规划辐射至海外,建设美国年产10000 吨生产线、欧洲年产3000 吨碳纳米管导电浆体生产线,有望实现就近配套,扩大公司在海外客户的份额。此外,公司国内450 吨单壁碳管项目也已开始建设,单壁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只有全球极少数厂商可实现单壁碳管的生产,公司有望引领技术革新与需求升级,进一步获得业绩增量。
维持“增持”评级
考虑到行业供需格局恶化,公司一代二代产品价格下滑,我们下修毛利率假设,我们预计24/25/26 年归母净利润为2.67/3.72/4.71 亿元( 前值3.19/4.47/5.64 亿元),参考可比公司25 年Wind 一致预期下平均PE 25 倍,考虑到公司行业龙头地位显著,产能逐步扩张,给予公司25 年目标PE 30倍,对应目标价32.40 元(前值22.04 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碳纳米管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导致盈利能力下降;单壁管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