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3 亿元,同比增长6.89%,实现归母净利润-0.68 亿元,同比下滑305.5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2 亿元,同比下滑653.01%;2023 年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76 亿元,同比下滑20.70%,实现归母净利润-0.22 亿元,同比下滑72.7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7 亿元,同比下滑70.93%。
下游需求下滑、新产能投产等使业绩承压严重,静待财务指标拐点的出现。对公司两大业务分别分析,22 年公司电磁屏蔽膜实现营收1.83亿元,同比下滑22.78%,毛利率为57.27%,同比下滑6.4pct,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终端销售疲软,导致公司电磁屏蔽膜业务业绩下滑严重;22 年公司铜箔业务实现营收1.23 亿元,同比增长154.57%,主要是公司销售量大幅增长所致,但是由于公司产品单价、产能利用率、良率等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同时叠加未形成规模效应而生产成本过高,公司铜箔业务出现较大亏损,22 年毛利率为-14.03%。除了上述影响业绩的因素以外,总部及生产基地的投产带来相应折旧等费用增加以及较高的研发投入都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拖累,22 年公司研发投入0.61 亿元,研发费用率达到19.46%,公司利润短期严重承压。我们预期随着下游消费电子需求的逐步复苏、铜箔业务结构调整以及规模化效应显现叠加新产品验证结果落地,公司业绩增长动力巨大。
新品有序验证落地,各类材料国产替代路径较为顺畅。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目前正在进行客户认证,送样品质稳定,某宽幅产品已通过部分载板厂商的物性、工艺测试,并通过了部分终端的首轮验证,未来产品通过验证后,有望打破日本三井金属的垄断;FCCL(挠性覆铜板)是制备柔性电路板的基材,目前正在进行小批量量产工作,常规FCCL 已在2022 年三、四季度落实小额订单,极薄FCCL 目前仍处于客户测试认证阶段,未来放量后有望打破日本东丽和住友的垄断;电阻薄膜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声学部件,目前处于客户认证阶段,部分产品已通过相关客户的基本物性及工艺测试、批量稳定性测试,终端认证正在进行;PET 铜箔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负极集流体,目前,公司PET 铜箔已向部分下游客户进行了送样。各类新品材料的放量将打破日本的垄断局面,实现高端材料的国产替代,开启公司新的成长曲线,逐步实现盈利修复。
【投资建议】
鉴于下游需求的恢复节奏相对较慢,同时公司新产品目前处于验证阶段,放量还需时间,我们小幅下调公司2023 年的营业收入至4.97 亿元,2024年随着新品释放以及需求好转,我们小幅上调2024 年营收至8.88 亿元,预计2025 年营业收入为14.84 亿元,鉴于新品导入阶段规模效应无法体现,毛利率相对较低,我们下调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0.18/1.08亿元,预计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2.58 亿元,2023/2024/2025 年EPS 分别为0.23/1.35/3.22 元,对应PE 分别为241/40/17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产能释放节奏不及预期;
竞争加剧影响整体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