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永和股份2024 年Q1 实现营收10.12 亿元,同比增长7.84%;实现归母净利润0.37 亿元,同比增长27.3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7 亿元,同比增长57.11%。23 年全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69/1.84/1.13 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4.86%/-38.81%/-57.82%。公司聚焦含氟高分子材料与环保氟碳化学品,规模优势显著,在建及规划项目稳步推进;产品达到欧盟环保标准,销售渠道布局全球。
事件
公司发布2024 年一季报:2024 年Q1 实现营收10.12 亿元,同比增长7.84%;实现归母净利润0.37 亿元,同比增长27.3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7 亿元,同比增长57.11%。
公司发布2023 年年报:23 年全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69/1.84/1.13 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4.86%/-38.81%/-57.82%。
简评
24 年Q1 净利润同比增长,产销规模逐步扩大
公司24Q1 实现营收10.12 亿元,同比增长7.84%;实现归母净利润0.37 亿元,同比增长27.3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7 亿元,同比增长57.11%。净利润增长主要受第三代制冷剂自2024年起按配额生产,产品售价上涨,毛利率上升。
23 年全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69/1.84/1.13 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4.86%/-38.81%/-57.82%。营收增长主要受公司新建生产装置逐步建成与达产,产销量规模不断扩大引致。
分产品来看,2023 年公司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化工原料分别实现营收23.58/13.47/5.46 亿元, 同比变动-3.75%/+58.66%/+33.11%;分别实现生产量20.34/3.87/44.08 万吨,同比变动+10.53%/+113.91%/+107.22% ; 分别实现销售量11.35/2.75/21.14 万吨,同比变动+18.71%/+163.20%/+114.67%。含氟高分子材料营收增长主要是邵武永和HFP、FEP 新建装置陆续投产,以及内蒙古和HFP 扩建、VDF 装置投产引致;化工原料营收增长主要系邵武永和氯化钙装置建成投产、会昌永和甲烷氯化物销售业务自2023 年度纳入合并报表。
聚焦含氟高分子材料与环保氟碳化学品,在建及规划项目稳步推进公司拥有自主萤石资源(3 个采矿权、2 个探矿权),无水氢氟酸年产能13.50 万吨,甲烷氯化物和一氯甲烷年产能共计19.7 万吨,氟碳化学品单质年产能19 万吨,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单体年产能6.78 万吨,主要产品品质和产能规模国内领先;公司本部及内蒙永和拥有年混配、分装9.72 万吨单质制冷剂、混合制冷剂的生产能力。
同时,公司在建产能包括8 万吨/年氢氟酸、超过4 万吨/年含氟高分子材料以及4.30 万吨/年第四代制冷剂。2023年,邵武永和1 万吨/年HFP、0.75 万吨/年FEP、1 万吨/年PTFE、0.05 万吨/年PPVE、0.5 万吨/年PVDF 和0.3万吨/年HFPO,内蒙永和0.7 万吨/年VDF 等陆续投入试生产;邵武永和3 万吨/年一氯甲烷、6 万吨/年氯化钙顺利投产,实现了消耗副产盐酸的有效再利用。
注重科技开发,支撑公司长期发展
公司始终把研发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聚焦氟新材料开发、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在丰富发展原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研发储备项目工作;强化研产销一体化及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重点开展研发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做到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技术为支撑、以效益为目标,提升产品盈利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已成功实现PPVE、HFPO 的产业化,开展了六氟环氧丙烷低聚物及衍生物的开发、催化单体的合成、第四代制冷剂的研究、PVDF 开发、混配环保制冷剂的开发等。2023 年度,公司新增授权专利5 项,其中发明专利4 项、实用新型1 项。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 年-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 亿、7.7 亿和9.1 亿,EPS 分别为1.58 元、2.02元和2.40 元,PE 分别为16.0X、12.5X、10.5X。
风险提示:(1)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受上游原材料供应、下游产品市场需求、产品生产能力、环保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氟化工行业近年来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若未来由于行业周期性波动导致行业下行,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可能受到影响。(2)重要原材料价格上行风险: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预期下,不排除我国会进一步出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政策,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引发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行,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3)技术研发及新产品替代风险:如果未来公司在向规模化、精细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时,未能在产品的技术研发上跟上行业的步伐,或公司第四代制冷剂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或出现其他替代产品,可能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4)产业政策调整风险:公司主要从事氟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国家产业政策变动会影响到公司的生产和经营。若未来我国对HFCs 削减方案进行调整,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