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近况
我们按照月度更新梳理了2022 年1-9 月上牌乘用车的智能化相关配置渗透率及竞争格局情况,重点关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及车身三大核心赛道。通过数据追踪汽车智能化最新进程,我们发现三大赛道正在发生智能化配置渗透率提升、国产替代加速的积极变化,我们提示投资者关注汽车智能化赛道投资机会。
评论
智能驾驶:激光雷达迎渗透率拐点,领航辅助NOA带动智驾域控渗透率提升。在智能驾驶感知层,得益于标配激光雷达的新车陆续上市,激光雷达9 月渗透率突破1%;多摄像头及毫米波雷达作为辅助驾驶核心感知硬件,其渗透率保持高位。在智能驾驶决策层,1-9 月智能驾驶域控芯片渗透率震荡上行至6.8%。尽管芯片的竞争格局仍以外资厂商为主,但域控集成商国产化率迎来快速发展期,国产供应商占据超70%市场份额。我们预计国内域控集成商有望保持先发优势,持续受益于技术迭代趋势。
智能座舱:消费升级推动座舱多屏化,车载交互及信息娱乐系统渗透率持续提升。具体来看:1)液晶中控屏逐步成为标配,2022 年1-9 月渗透率维持90%以上,副驾娱乐屏逐步渗透。2)9 月HUD渗透率突破8%,其中AR-HUD占比提升更快,且国产化率更高。我们认为,HUD作为优化智能座舱体验的重要功能,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带动国产替代进程加速。3)智能座舱域控渗透率持续提升,2022 年1-9 月从年初的6.3%不断提升至9.9%。我们认为,头部国产厂商有望凭借与主流芯片厂商及整车厂的协同开发绑定和规模化量产的成本优势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渗透。
智能底盘及车身:线控底盘发展趋势明确,车身域控渗透率快速提升,国产厂商占主导地位。电子驻车维持高渗透率,制动与转向系统往线控趋势发展,但目前国产化率较低。车身域控加速渗透,2022 年1-9 月国内乘用车车身域控渗透率从6.0%快速提升至16.7%,其中国产供应商国产替代加速,2022 年前9 月车身域控制器国产化率达到64.1%。
估值与建议
建议持续关注智能化核心标的:1)域控:科博达(电子组联合覆盖)、德赛西威(电子组覆盖)、经纬恒润(未覆盖);2)智能驾驶:伯特利、华依科技(机械组联合覆盖);3)热管理:三花智控(家电组联合覆盖)、银轮股份;4)智能座舱:上声电子、华阳集团(电子组覆盖);5)智能车灯:
星宇股份;6)连接器:合兴股份、瑞可达(均与电子组联合覆盖)。
风险
汽车产销不及预期,智能化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