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15.99、3.66 亿元,同比+59%、+245%。
受益于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主要产品三氯氢硅作为硅料的核心原料,价格上行,高纯四氯化硅价格快速增长,带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展望2022年,随着硅烷偶联剂项目投产和三氯氢硅产能扩建完成,预计公司收入利润体量将继续快速增长。我们认为目前下游多晶硅行业供需格局仍然紧张,硅烷偶联剂行业需求旺盛,但考虑到金属硅粉等成本端压力,下调公司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54/9.76 亿元(原预测为8.32/9.78 亿元),新增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74 亿元,对应2022-2024 年EPS 分别为3.35/5.00/7.04元,当前股价对应14.0/9.4/6.7 倍PE,仍看好公司氯硅烷产业链高端化定位,维持目标价为100 元,维持“买入”评级。
硅系列产品价格大涨,公司2021 年业绩大幅增长。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99、3.36、3.32 亿元,同比+59%、+245%、+265%。公司2021 年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主要产品三氯氢硅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近4 个季度三氯氢硅的平均季度销售价格分别为5592、7456、10484与14415 元/吨。2021 年,公司主要产品三氯氢硅平均不含税售价为8905 元/吨,毛利率为43.7%。三氯氢硅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下游光伏硅料和硅烷偶联剂行业景气度提升,拉升三氯氢硅的需求。公司高纯四氯化硅产能提升至3万吨,产销两旺,平均季度销售价格由2021 年一季度的5273 元/吨提升至四季度的17286 元/吨,营收快速增长。但是,限电导致公司四季度产销量下降,影响了业绩释放。
硅料集中投产期临近,需求与成本共振,料三氯氢硅价格上行态势明确。由于在硅料生产过程中,三氯氢硅是消耗性产品,需要不断地外补三氯氢硅,在硅料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需求提振景气度提升,市场货源仍呈现紧缺态势。
据百川资讯统计,2022 年3 月初,光伏级三氯氢硅的市价多为2.5 万元/吨,较2021 年初价格上涨约9000 元。液氯与工业硅价格持续上涨,成本端支撑显著。
受益于碳中和政策,预计2022 年将有约35 万吨硅料产能投产,将极大地拉升三氯氢硅的采购需求,我们预计将带动光伏级三氯氢硅景气度持续上行。
硅烷偶联剂投产在即,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根据公司2021 年年报公告,公司硅烷偶联剂项目一期1.5 万吨项目已实现产品部分销售,二期7.3 万吨项目预计于2022 年正式生产,项目产能释放后料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产能全球领先,产品结构丰富,凭借自身氯硅烷产业链完备优势,具备显著成本优势。同时公司年产三氯氢硅5 万吨与四氯化硅2 万吨项目预计于2022 年三季度试生产,补充内部硅烷偶联剂等产品对原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巩固成本优势,提升抗风险能力。
公司电子气体产品已部分批量供应,实现芯片制造领域特种特气领域的突破。
公司电子级气体项目2021 年10 月正式生产,电子级三氯氢硅已经实现向下游硅外延及碳化硅行业的规模供应,电子级二氯二氢硅产品即将开展产品导入测试工作,打破国外企业对此类特种电子气体的垄断。随着芯片行业国产化替代进程的不断加速,公司有望凭借稳定、优异的产品性能占据国内大量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长足发展。
风险因素: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在建项目进度低于预期;进出口关税政策调整;电子级产品性能指标不满足下游需求;芯片国产化进程受挫。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硅化合物龙头企业,具备较完整的氯硅烷产业链,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布局各生产系统,环保优势显著;公司主打中高端硅化合物产品,具备国内仅有的高端芯棒料用高纯四氯化硅规模化产能,已经实现5G 和芯片 原材料的国产替代,并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硅原材料供应商。2022 年,公司积极推进新增产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核心产能三氯氢硅持续扩张,长期看好公司成长为业内领先的硅基材料制造商,在基础化工、高纯电子材料、无机硅和有机硅四大产业链板块持续发力。我们认为目前下游多晶硅行业供需格局仍然紧张,硅烷偶联剂行业需求旺盛,但考虑到金属硅粉等成本端压力,下调公司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54/9.76 亿元(原预测为8.32/9.78 亿元),新增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74 亿元,对应2022-2024 年EPS 分别为3.35/5.00/7.04 元,当前股价对应14.0/9.4/6.7 倍PE,仍看好公司氯硅烷产业链高端化定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2 年30 倍PE,维持目标价为100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