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1月12日,全球科技界瞩目的CES2024在拉斯维加斯落下帷幕。CES2024引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风向,本次展会主题为“AIITogether,AIIOn",强调通过科技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和影响最广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始创于1967年的CES,至今已走过了近60个年头,其也被称作科技界的“春晚”。
CES被视作整个消费电子领域的风向标,云集了当前最优秀的消费类电子厂商和IT核心厂商。今年的CES也是众星云集,参加人数超过13万人,参展的企业超过4000家,其中包括超1200家初创企业,包括英伟达、英特尔、AMD、三星、索尼等,中国企业超过1100家如TCL、海信、极米、科沃斯、Anker等也纷纷奔赴这场盛宴。据36氪统计,AI相关展商有690家,智能家居和电器展商有740家,汽车展商有597家。
相较往届亮点,AI是本届CES的绝对主角,主题演讲就围绕“人工智能与科技向善”展开。无论是半导体芯片这类基础设施,还是汽车、手机、家电这些百姓硬件,都在与AI相连。根据CES官方数据,大赛收到了4000多个申请报名,其中AI类项目为7%。
1.电动汽车热度有所下降,AI智能座舱成为焦点,飞行汽车出圈。作为科技感最强的消费单元之一,智能座舱已成为打造汽车产品差异化的最好切入点,AI大模型智能座舱上车。会飞的车、能横向平移的车、智能的轮胎、横贯整个仪表盘没有一丝缝隙的8K车载屏幕、支持大模型上车的芯片平台、用于汽车整个开发流程的AI算法技术……技术创新由表及里,无所不及。汽车的智能化,并不是简单的“电车+大脑”。当每一个零部件都变成数据采集和信息交互的节点,汽车才能成为高效稳定的移动智慧终端。
汽车智能化方向产业链相关公司:德赛西威、经纬恒润、保隆科技、科博达、电连技术、华阳集团、万集科技、纳芯微、杰华特、龙迅股份、峰岹科技等。
飞行汽车:低空经济蓄势待发,飞行汽车产业化迎来临界点。
1)飞行汽车:以eVTOL为代表,行业蓬勃发展。飞行汽车是一种结合了汽车和飞行器功能的交通工具,能够在陆地上行驶和在空中飞行。当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eVTOL,不仅能解决交通拥堵难题,其应用场景还可从日常出行的基本用途拓展到其它领域。目前行业蓬勃发展,从事飞行汽车研究和开发的公司总数激增。到2021年上半年,有超过200家企业或机构正在研发约420种型号飞行汽车产品,主要是航空公司与汽车企业研发生产。
飞行汽车下游主要应用于应急救援、货运物流、景区观光、城市交通等场景,万亿市场未来可期。据美国的预测模型,同时按照GDP、共享汽车普及率、电动车普及率、自动驾驶普及率等指标,来调整对欧洲、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的预测,MorganStanley计算出1万亿美元的市场总容量(2040e)。
2)关键技术逐步突破,有望建成成熟空中交通产业生态。飞行汽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但真正实现大规模商用,仍然面临很多技术难题。未来需要以车体平台技术、低空智能驾驶技术和动力拖动技术为技术基础,不断突破发展。
3)上游加速推进,下游逐渐由C端拓展。飞行汽车产业链包含舵机、飞控系统、传感器、导航解决方案、电池、动力系统等环节。
4)低空经济蓄势待发,政策保驾护航。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和亿航智能的试飞成功也给市场注入了信心。
飞行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光洋股份、商络电子、万丰奥威、中信海直、星源卓镁、山河智能、铂力特等。
2.更先进的显示技术。随着消费者对视觉体验的需求不断提升,显示技术在CES2024上占据重要地位。除了传统的LCD和OLED显示技术,柔性显示、透明显示以及8K分辨率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将成为焦点。这些技术将进一步拓展显示设备的形态和应用场景,例如可折叠手机、透明电视以及更加沉浸式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
面板方向产业链相关公司:
OLED面板企业及其上游材料设备公司,如京东方、奥来德、鼎龙股份、莱特光电、凯盛科技、斯迪克、精测电子、精致达等。
3.智能家居与家庭娱乐的深度融合。除了传统智能音箱和智能照明等设备,智能电视将与游戏、音响等设备无缝连接,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家庭娱乐体验,智能家居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技术。
AIOT方向产业链相关公司:乐鑫科技、全志科技、瑞芯微、北京君正、博硕科技、领益智造、博通集成等。
4.可穿戴设备与健康科技的进步。除了传统的智能手表和手环等设备,智能眼镜进一步拓展其应用场景,从简单的显示信息到提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体验。健康监测设备和健身器材也成为热点话题。
XR方面:易天股份、立讯精密、歌尔股份、长盈精密、华兴源创、腾景科技、紫建电子、领益智造、三利谱、斯迪克、水晶光电、京东方A、清越科技、伟时电子、兆威机电、精测电子、中石科技
5.5G技术的广泛应用与物联网的深度发展。从智能城市到智能交通,从工业自动化到远程医疗,5G技术将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同时,随着物联网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相关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也将成为关注焦点。
6.AIPC当之无愧C位,英特尔、AMD、英伟达三家公司发布多款产品
本届CES盛会,AIPC(人工智能个人电脑)站在了当之无愧的C位。英伟达、英特尔、联想等厂商竞相发布相关新品,一夜之间,AIPC俨然成了科技圈热度最高的概念之一。
英特尔发布第14代Intel酷睿HX系列、至强和U系列移动处理器,将用于全新的发烧友级笔记本电脑和轻薄本,最多拥有14核心(8个性能核,16能效核和32个线程)。
公司新推出完整的第14代Intel酷睿台式机处理器家族,包括为主流台式机、一体机电脑、小尺寸台式电脑、和物联网设备设计的65W和35W的处理器。与上一代产品相比,该系列产品提供高达5.8GHz的涡轮频率,在微软Office应用程序中的性能提升可高达7%,多线程性能提升可高达37%。
AMD推出下一代台式处理器。在CPU领域,新推出多款处理器,具体包括:(a)锐龙8000G移动处理器,采用多达8核的Zen4,工艺技术升级到4nm,核显升级RDNA3架构,搭载最新锐龙AI引擎。(b)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拥有多达8个Zen4内核,升压速度高达4.6GHz。(c)锐龙8040系列移动处理器,采用8个内核、16个线程。在GPU领域,推出RadeonRX7600MXT移动显卡,拥有32个RDNA3计算单元、8GB的GDDR6内存,以及可配置的电源。
AI巨头英伟达引领趋势。英伟达强调生成式AI通过NVIDIAIsaac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端到端平台,用于开发、仿真和部署支持AI的机器人,提高各行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目前越来越多合作伙伴如BostonDynamics等加入使用。
英伟达:发布40系列中最强性能显卡,多款游戏将于今年推出或升级到DLSS3,为GeForceRTX40系列玩家带来显著的性能和图像质量提升。
联想、戴尔、宏碁、华硕等海内外龙头PC厂商预计将展示最新产品。AIPC有望迎来元年,带来全新体验,AIPC作为云端AI应用新入口,有望提升AI应用渗透率。
随着具备AI能力的新一代电脑芯片推出,今年有望成为AIPC的元年,据Canalys预测,今年AIPC渗透率将达到19%,2027年将达到60%。随着AIPC渗透率提升,PC均价有望提升,进一步提升PC市场销售额规模。
AIPC方向产业链相关公司:
1)芯片:通富微电;
3)结构件/零组件:春秋电子、福蓉科技、英力股份、胜宏科技、珠海冠宇等;
4)散热:飞荣达、思泉新材等;
7.人形机器人受到欢迎。机器人是重要的AI硬件载体,一年以来取得飞快进步。如三星新一代球形机器人Ballie、LG“轮足式”智能家居机器人、美国Embodied的教育机器人MoxieAI、科沃斯家用清洁套装、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云鲸扫地机器人、追觅割草机器人、美国RichtechRobotics会做咖啡的双臂机器人ADAM等。国内创业型公司宇树科技和开普勒的人形机器人亮相,均为23年下半年推出的新产品,展示国内人形产业的发展水平。
机器人在AI赋能下,加快实现场景落地,未来机器人的落地形态或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坚定看好机器人产业大趋势和国内供应链配套能力。
核心零部件:
1)行星滚柱丝杠:价值量占比约19%,目前产能主要集中于欧洲,海外厂商售价高,降本诉求强,国产厂商边际进步明显。
2)行星滚柱丝杠产业链:贝斯特、恒立液压、五洲新春、长盛轴承,北特科技、力星股份、日发精机、鼎智科技、斯菱股份、秦川机床、华辰装备、浙海德曼等;
空心杯电机:价值量占比约8%,行业龙头为瑞士Maxon等,国产厂商研发推进,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国产厂商具备优势。
空心杯电机产业链:鸣志电器,关注禾川科技、拓邦股份、伟创电气等;
减速器:价值量占比约13%,目前减速器行业日系厂商占主导,国内厂商关键技术已攻克,在工艺经验积累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减速器产业链:绿的谐波、双环传动,关注中大力德、国茂股份、精锻科技等;
传感器:力传感器价值量占比约11%,惯导imu价值量占比约2%。
传感器产业链:柯力传感、华依科技、东华测试、汉威科技、奥比中光等;
机器人整机:博实股份、埃斯顿、天奇股份、晶品特装、新松机器人等。
参考资料:
20240115-华福证券-机械设备低空经济蓄势待发,飞行汽车产业化迎来临界点
20240114-华福证券-2024CES专题报告:AI深度赋能,产业创新纷呈
20231119-华泰证券-电子:小米汽车亮相,关注定价、智能化、渠道
20231013-中信建投-5.5G发展研判及其影响分析
20240105-浙商证券-龙头厂商积极规划扩产,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度再提速
投资顾问:王德慧(登记编号:A0740621120003),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交易品种的买卖指令或买卖出价,投资者应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或作者无关,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和作者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