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全年以及四季度,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继续保持稳健,虽然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收入与净利润承压,但随着用户逐步上架,EBITDA 等指标仍保持20%以上增长。需求层面,我们预计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推进,以及近期AI 等新技术需求的提升,公司基本面有望得到好转。供给侧,经过持续的行业出清,IDC 板块的格局持续改善,且一线城市及周边资源依旧稀缺。政策层面,数字经济仍是经济发展的总要动力,继续释放积极的信号。公司作为领先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厂商,预计将持续受益互联网以及政企需求的转暖,公司基本面有望得到改善。考虑到公司中长期相对清晰的增长路径,我们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业绩概览:韧性突出,核心财务指标基本符合预期。2022 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5 亿元,同比增长16.88%,主要缘自项目的持续交付。EBITDA 为10.22亿元,同比增长21.54%,主要缘自项目上架率的逐步提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84 亿元,同比增长65.68%,主要缘自项目回款。四季度,公司收入3.62 亿元, EBITDA 为2.8 亿元,单季度的波动主要缘自会计政策调整带来的一次性回溯影响。
资源储备:在运营项目持续拓展,聚焦核心节点的资源储备。根据公司披露,截至年报披露日,公司主营业务规模已经达到了 371.1 兆瓦(MW),较 2018年末的 68.1 兆瓦(MW)增长了 445%。此外公司持续在一线城市、东数西算等重要节点进行布局,在“东数西算”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节点上共建设运营35 个数据中心,截至2022 年12 月31 日运营 IT 兆瓦数达 371MW,折算成 5 千瓦(KW)标准机柜约 74,200 个,可以支撑大客户每秒 200 亿亿次运算量级的算力,可广泛支持人工智能、AIGC 等领域发展。
增长策略:加速核心地区与客户的绑定。公司作为领先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厂商,一方面加速在核心地区的资源储备,如公司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枢纽及西部相应核心区域的前瞻战略布局。另一方面,通过收购等多种方式,拓展和绑定新增客户,逐步推动中国联通(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项目一期、河北廊坊项目及上海闵行项目的建设与相关准备工作。我们认为,公司在维护原有互联网大客户基础上,利用国资优势,有望进一步拓展客户,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中期展望:行业需求逐步改善,格局更为明朗。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互联网、云计算需求有望逐步好转,预计将带来IDC 板块订单以及上架率的提升,带动公司收入与盈利能力的提升。从需求端,互联网的复苏叠加政企数字化的需求,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有望改善。从政策方面,新基建、东数西算以及数字中国规划等产业政策持续推进,平台经济支持政策,均有助于缓释国内IDC 产业的压力,数据港作为IDC 行业龙头之一,预计将在中长期持续受益。而此前一级市场公司的持续整合,亦将加速行业出清,竞争格局有望持续改善。
风险因素:国内云厂商收入增速放缓风险;行业竞争持续加剧风险;公司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流失风险;公司信贷融资成本持续上升风险;公司在运营数据中心出现宕机&违反SLA 的风险;公司在新项目资源、客户拓展方面受阻风险等。
投资建议:经过过去两年的调整,市场对IDC 板块的悲观预期已经逐步得到释放。我们持续看好数字经济带来的国内IDC 板块长周期市场需求、供需结构机会;短期内,互联网与云计算公司的需求正逐步改善,数据港作为行业龙头,有望持续受益。基于业务层面的判断以及新项目的交付周期,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我们给予公司EV/EBITDA(2023E)15x 估值(参考行业中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等公司的业绩指引,其收入与EBITDA 全年增速指引约10%,对应估值10-15x 的EV/EBITDA),对应公司43 元的目标价,维持公司“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