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8 月26 日,公司发布2022 半年度报告,2022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0 亿元,同比减少18.73%;实现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减少9.85%。
简评
疫情影响短期承压,下游需求旺盛有望迎来复苏2022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0 亿元,同比减少18.73%;实现归母净利润4.96 亿元,同比减少9.85%,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为4.84 亿元,同比减少10.63%。其中自产元器件业务实现营收8.50 亿元 ,同比增长5.42%,新材料业务实现营收0.37 亿元 ,同比减少34.10%,国际贸易业务实现营收10.62 亿元,同比减少31.34%。2022 年上半年,我国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轮番上演疫情封控,而广州为公司两大生产基地之一,上海、北京、深圳为公司三大运营中心,疫情的封控对公司产品生产及交付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公司自产业务下游需求旺盛保持不变,贸易业务有望伴随疫情恢复重回轨道。
盈利能力保持稳定,积极备产有望疫后反弹
盈利能力来看,2022 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3.29%(+6.87pcts),净利率为25.23%(+2.49pcts),期间费用为1.99 亿元,同比+11.88%,费用率为10.14%(+2.77pcts)。其中销售费用为0.56 亿元,同比减少3.72%,费用率为2.84%(+0.44pct),管理费用为0.97 亿元,同比+21.18%,费用率为4.94%(+1.63pcts),主要系员工薪酬上涨、新增资产折旧摊销以及股份支付引起,研发费用为0.46 亿元,同比+15.82%,费用率为2.36%(+0.71pct)。
2022 上半年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主要系低毛利率外贸业务占比下降明显所致,期间费用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由于营收端收到疫情的影响导致费用率提升明显,下半年全国疫情形式好转公司业绩或将回暖,预计全年期间费用率有所回落。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应收账款明显增加,由起初的15.93 亿元增至报告期末的18.76 亿元,其中以外币计算的应收账款合计2.93 亿元,期初为3.20 亿元,同比下降8.44%。存货为12.06 亿 元,较期初增长6.90%,主要为原材料及在产品的增长,原材料为2.48 亿元,较期初增长5.61%,在产品为1.45亿元,较期初增长14.00%,说明公司目前积极备产,在手订单充裕,业绩保障性较强有望迎来疫后业绩反弹。
自产业务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外贸业务优势明显公司持续开展电子元器件产品优化及新品研发工作,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形成从产品设计、材料开发到生产工艺的一系列陶瓷电容器制造的核心技术;天极科技拥有自主可控的陶瓷介质材料制备技术和半导体薄膜工艺,是国内少数实现从陶瓷、薄膜等介质材料制备到微波无源元器件生产全过程的企业之一。核心产品中微波瓷介芯片电容器、薄膜电路、薄膜阻容网络的主要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微波瓷介芯片电容器的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技术巨介电常数晶界层介质基片制备技术主要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通过发展多元化产品线、稳定产品性能,提供技术标准、自主创新等一系列差异化竞争策略,积累了一大批下游用户,也推动了行业技术标准的提升,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贸易业务分别在国内主要城市、香港、日本等地设立子公司,在重点城市设立办事机构,覆盖海西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电容器下游用户较集中区域,贴近目标用户。并配备技术服务、质量控制等专业技术人员,为客户提供选型方案设计、售前技术培训、样品试用测试等专业服务,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不断的、及时向原厂进行反馈。通过完善的技术服务,赢得用户的信赖,增强与客户的黏合度。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疫情影响短期业绩承压,积极备产全年有望实现反弹,给予增持评级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及推动国产替代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自产元器件业务下游需求持续旺盛,整体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同时引入人才,成立研发中心,推动产品多元化发展,生产技术水平愈发成熟,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新材料板块形成稳定供货能力,年度内业务体量稳中有增。贸易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在维持原有稳定合作关系基础上,积极寻求深度合作,下半年有望恢复正常水平。预计公司2022 年至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1、14.03、16.77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1.42%、20.91%、19.49%,相应2022 至2024年EPS 分别为2.52、3.05、3.64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17.0、14.1、11.8 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2、公司产品生产,交付,验收受疫情反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