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乐高发展剖析:专注核心产品,打造玩乐体系。根据经营战略和运营情况,我们将公司84 年的发展分为如下阶段:
1) 早期阶段(1932-1992 年):创造寓教于乐的游戏体系。乐高的商业模式与当时行业既有的玩具生产商没有本质区别,但与当时其他厂商不同,公司基于创造寓教于乐的游戏体系的发展战略,开发多系列的产品+完善产品线生产体系形成产品竞争力、加强与零售商合作+设立乐高乐园完成品牌建设;1992 年,乐高控制了近80%的积木玩具市场。
2) 危机阶段(1993-2004 年):业务多元化失败,盲目扩张乐高乐园。乐高在1932-1992 年的成长主要来源于面向清晰的客户群、专注于相对较少的产品;但在积木专利到期和电子游戏冲击传统游戏的背景下,乐高在1993-2004 年尝试业务多元化,过多的项目导致公司经营体系混乱;同时管理层盲目扩张乐高乐园,也加剧了乐高的财务危机。
3) 整合阶段(2005-2008 年):聚焦核心业务,重建产品竞争力。乐高在2005-2008 年聚焦核心的塑料积木产品线,在企业内部进行生产、管理和创新上的改革,重塑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优势;外部通过建立“直营+经销”的复合体系,提升乐高的品牌形象。2005-2008 年公司经营业绩有了明显提升:2008 年收入为95 亿丹麦克朗,年均复合增速为10%;实现净利润13 亿丹麦克朗,年均复合增速为36%。
4) 拓展阶段(2008-至今):布局教育渠道,开发IP 产品。近年来,零售渠道的传统积木产品销售已经有所放缓;乐高通过深耕成人、女孩和机器人教育市场,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产品;公司依托“寓教于乐”
的特性布局教育渠道,重点开拓亚洲市场;此外,随着电影、游戏等视频内容的兴起,乐高通过合作和自主开发的方式开发具有故事性的积木产品,通过内容拉升积木消费。
我们透过乐高四阶段发展的分析,认为玩具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面临新产品的挑战,品牌理念和持续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乐高在电子玩具冲击后的重生中重新树立“一整套玩乐体系”理念,通过动漫、游戏等IP 形成故事主题,打造一个个具有新故事的玩乐体系的产品系列,这是乐高转型成功的关键。此外,积木兼具教育属性,进军教育领域大有可为。
建议关注邦宝益智(产能释放触发业绩弹性,教育文化延伸值得期待),预测公司2016-2018 年EPS 分别为0.33、0.40、0.53 元,同比增长4.8%、23%、31%。
风险提示:1、原材料价格波动;2、宏观经济下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