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国际化是工程机械企业崛起的必由之路,本土企业出海仍有空间。2020年以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周期性收缩,欧美市场持续扩张,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出海加速。2023 年,中国TOP4 工程机械企业合计海外营收为1102 亿元,相较于2020 年翻了四倍,海外收入占比增加至46%。
然而,放眼全球,小松、日立等企业海外收入占比约90%,日系企业在国内增速放缓后需求由内转外,带动工程机械走向全球;若以绝对额计算,23 年小松工程机械(含矿机)的海外营收约225 亿美元(约1576亿元),超过国内TOP4 之和,本土企业出海依然任重道远。
空间:23 年全球工程机械合意规模约1568 亿美元。研究综合AEM、KHL、Off-highway 等不同口径数据,将土方机械、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高机的市场规模加总作为全球工程机械的合意市场规模。结果表明,23 年全球工程机械合意市场规模为1568 亿美元。分产品看,土方机械占比最高,超千亿美元;分区域看,欧美日、一带一路国家、中国占比分别为62%(约970 亿美元)、27%(约430 亿美元)、11%(约170 亿美元)。
中国企业份额:欧美日市场份额不足5%,一带一路国家份额不足20%。
样本选取中国工程机械TOP4 企业,并以合意市场空间为基础,按照产品和收入进行拆分测算全球份额。结果表明:中国工程机械代表企业的全球份额约为16%;分产品看,混凝土机械(份额42%)>起重机械(份额32%)>高机(份额28%)>土方机械(份额10%);分地区看,中国(份额81%)>一带一路国家(份额17%)>欧美日(份额4%)。
中国企业在挖机等土方机械产品,以及海外市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出海方式:从产品出口到产能出海,向经营本土化进发。产能全球化可以规避贸易摩擦,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和品牌影响力。中国工程机械主机厂的产能出海可以追溯到2010 年之前,三一印尼工厂等率先叩开产能全球化的大门。之后海外产能逐渐由装配厂到零部件,逐渐由东南亚到欧、美、非。本土企业逐步探索出一条涵盖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跨国并购和全球协同研发的全方位国际化发展模式,以向供应链、渠道、研发、人才等各方面的“经营本土化”有序推进。
投资建议:工程机械是制造业出海之典范,从收入全球化到产能全球化、经营本土化,中国企业从“出口”到真正的“出海”;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代表企业的全球份额合计不足20%,欧美日、一带一路市场提升空间依然很大,建议持续关注头部企业的份额提升,推荐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浙江鼎力、恒立液压,关注山推股份。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风险;汇兑风险;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