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复盘,缺芯边际改善趋势全面确立
总量:2021年1-11月,乘用车批发销量1893.4万辆,同比增速9%;10月库存系数0.24,仍处低位;折扣环比持续下行,终端需求仍大于供给。行业供需总量持续环比改善,复苏迹象明显,预计2022年乘用车市场同比增速12%。
结构:整车头部集中效应明显,自主强周期持续。一线自主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1-10月累计销量512万辆,市场份额较20年末上升2pct。 混动渗透率加速提升,携手新能源共同加速碳达峰。自主品牌的全面突破让混动方案的渗透率加速提升,预计2025年混动销量613万台,整体渗透率25%;2022年新能源销量528万台,同比增长60%。
混动:双碳路上新动能,自主接棒促崛起
政策护航:《路线图2.0》对行业发展做出趋势指引,认为2025年HEV车型销量占比可达40%;而《双积分》对低油耗(HEV)车型的核算优惠,进一步体现出政府扶持的态度。碳达峰视角下,全生命周期排放更友好的混动车型同样也符合大势,或将与纯电车型长期共存。
技术突破,自主崛起:随着技术进步,以及产业链的逐步完善,HEV方案每1%油耗降幅投入已从2年前的700-1000元降低至当下333~375元,且节油率可达30%~40%,技术性价比凸显。日系、自主将会是供给端爆发主力,2022年吉利、长城、长安、上汽紧跟步伐,将会推出至少10款有竞争力的车型。
600万台销售增量,超千亿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中国市场混动车型销量将达613万台,整体渗透率25%,年均复合增速达54%。同时混动系统动力、传动、电池、电控4大模块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1062-1459亿。产业链核心环节中大量中国企业涌现。
零部件:新势力新玩法,中国实现产业地位跃迁
内升提质,叠加外部不确定性冲击,中国零部件企业竞争优势显著提升。①本土优势+精益管理下造就快速响应能力;②民企实控人管理效率高,合资、外资配套关系的突破积累大量经验;③疫情冲击影响海外零部件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加速其破产清算,供给退出;④软硬件分离趋势下,模组化趋势明显;⑤新势力的智能电动加速国内供应商配套体系突破。
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新机遇下,国内自主零部件有弯道超车的机遇。发达完备的新能源、ICT产业生态为我国汽车产业承接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是蔚来、理想、小鹏等整车厂带来的供应商体系的突破;另一方面是华为、大疆等tie1在新兴领域的突破而带来的机会。
核心增长动力包括:①进口替代加速:包括内外饰、车灯、轻量化、智能驾驶、汽车电子化。②新兴产业链加持:包括头部新势力自动驾驶增量部件,激光雷达,800V高压系统,功率器件,HUD等。
风险提示:行业缺芯改善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风险,海运运力不足导致运费上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