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点评:公司发布2023 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预计2023 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40,500 万元左右,同比增长30.2%左右,预计2023 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3,200 万元到18,200 万元,预计2023 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0,100 万元到15,100 万元。
2023 年业绩预盈,基本面向上趋势确立:根据公司发布的2023 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预计2023 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40,500 万元左右,同比增长30.2%左右,对应的2023 年Q4 单季度营收约12.09 亿元,季度营收环比2023 年Q3 增长2.89%;预计2023 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3,200 万元到18,200 万元,根据公司前期发布的2023 年三季度报告,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共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45 万元,对应公司2023 年Q4 单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955 万元到16955 万元;预计2023 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0,100 万元到15,100 万元,根据公司前期发布的2023 年三季度报告,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共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58.55 万元,对应公司2023 年Q4 单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158.55 万元到17158.55 万元。根据公司业绩预盈公告显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受终端客户需求增加及库存结构调整影响,外加OLED 软屏的加速渗透,公司指纹、触控产品依托产品优势实现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同比上年同期出货量实现大幅增长。我们分析更深层次的驱动主要来自几点:1、国内OLED面板厂的产能释放和产品力的提升推动了终端品牌持续加大国产化导入力度,根据CINNO Research 的数据,2023 年全球市场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6.9亿片,同比增长16.1%,分地区来看,2023 年全球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市场中,韩国地区厂商份额占比为56.8%;我国国内厂商出货份额占比43.2%,同比增加13.9 个百分点;2、公司在指纹、触控领域保持技术领先;3、伴随着华为手机的回归、产业链库存的持续出清,推动了客户需求增加。对于未来两三年产业发展趋势,我们有如下两点研判:1、国内OLED 面板厂出货量和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根据研究机构Magirror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2023 年AMOLED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首次超过50%,其中全球柔性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达到5.1 亿片,同比增长29.8%,预计2024 年有望提高至5.8 亿片,同比增长13.7%。
此外,2024 年中国柔性OLE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占比有望首次超过韩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柔性AMOLED 生产国;2、伴随着产业链库存的持续出清,公司面对的价格压力将有望大幅度降低,经历了2022 年、2023 年产业链去库存的艰难时期,供应链竞争格局也有望进一步优化,强者恒强的逻辑日趋明显。伴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提升,公司触控、指纹等主业的基本盘在持续扩大,而费用方面,结合市场需求及自身实际情况,公司调整和优化了相关研发项目,合理分配研发资源并积极提升研发效率,成效明显。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判断公司基本面向上的趋势已经确立。
多元化业务布局雏形已现,新品落地释放新动能:公司全力投入和布局“传感、计算、连接、安全”四大核心技术领域,坚持以“创新技术、丰富生活”为使命,提供半导体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型IC 设计公司。新品导入方面,根据公司官网信息,2023 年10 月19 日公司发布新闻显示OPPO FindN3 首发搭载汇顶科技安全芯片,2024 年01 月08 日公司发布新闻显示OPPO FindX7 系列上市,搭载了汇顶科技的独立安全芯片和智能音频放大器。此外,我们预计公司超声波指纹也有望在2024 年取得量产突破。整体来看,公司诸多新品已经逐步成熟,正处于落地期,未来将逐步释放业绩增长新动能。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基本面向好趋势确立和新品未来将持续落地释放新成长动能,我们将2023 年至2025 年公司营收预测由39.82 亿元、47.02 亿元、54.06 亿元分别上调至44.05 亿元、51.91 亿元、61.72 亿元,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0.97 亿元、5.08 亿元、6.56 亿元分别上调至1.69 亿元、6.08 亿元、7.91 亿元,对应的PE 分别为153.6 倍、42.6 倍、32.7 倍,将公司评级由前次的增持-A 上调至买入-A 建议。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景气、同业竞争加剧、新品研发及导入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