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光伏深厚积淀,分布式能源积极成长。公司成立于2008 年,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光伏材料:早期主要从事晶体硅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2016 年成立组件厂;2022 年半片大尺寸组件生产车间建成投产,年产能达到500MWp。2)转型分布式光伏:由于光伏制造业竞争加剧及贸易摩擦,下游分布式光伏受益于国家补贴,整体盈利水平较高。公司谋求战略转型,2013 年完成国家住建部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2018 年于上交所上市,筹资自建光伏电站;到 2019 年已累计完成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GW。3)拓展分布式能源新场景:基于在分布式光伏领域的客户积累,公司于2020 年进军智慧电动汽车充电业务;2021 年储能系统投运,光储充一体化布局加速。
工商业光储蓄势待发,绿证/CCER 打开潜能。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2023 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 78.42GW,其中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装机新增 19.44GW,占光伏新增装机比重 25%,为光伏装机增长的主要驱动之一。光伏与锂电产业上游制造端持续释放大量产能,导致阶段性产能过剩,推动光伏组件与电芯价格大幅下降,工商业光伏/储能电站系统的投资成本降低,使得电站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进一步提高,后续有望释放出更多具有较好盈利的工商业分布式屋顶资源。叠加后续绿证/CCER 持续推行,有望为分布式能源带来更多盈利空间。
巧妙卡点工商业赛道,分布式能源投资运营商。资源开拓:截至 2022 年12 月 31日,公司已累计获取屋顶资源超 1200 万㎡,涉及工业企业 951 家,在工商业光伏电站开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维系较高市场占有率。资金实力:公司拥有稳定现金流,叠加转债顺利推行,资金储备相对充足。运维能力: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电站运维部,组建了专业维护检修团队,开发了光伏电站、储能、充电桩三合一智能监测运维平台,现已具备了丰富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营维护经验。协同配套:公司拥有 GW 级以上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实施经验,具备较为完整的分布式光伏产业链,以及叠加后续逆变器业务投运,产业协同有望博得先机。
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6、0.59、0.78 元,参照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4 年23 倍PE,对应目标价13.57 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光储需求不及预期、毛利率波动风险、工商业储能、逆变器、充电桩等其他业务开拓不及预期风险、利率波动的风险、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