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1 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51 亿元,同比+23.70%;归母净利润0.44 亿元,同比+68.09%。其中21Q2 实现营收1.22亿元,同比+5.17%;归母净利润0.21 亿元,同比+35.87%。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收入端:21Q2 实现营收1.22 亿元,同比+5.17%,环比-5.01%。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23.70%,略低于国内乘用车产量增速(21H1 狭义乘用车产量同比+28.1%)。其中21Q2 营收1.22 亿元,同比+5.17%,环比-5.01%,预计主要是受整车厂缺芯停产的影响。
毛利率:21Q2 毛利率继续改善,同比+4.25pct 至37.99%。21Q2 毛利率为37.99%,同比+4.25pct,环比+2.49pct。如果考虑到20 年底公司进行会计准则的调整(从21 年开始将原销售费用中运输及仓储费用转到营业成本),公司毛利率的改善程度更大,公司毛利率的改善预计主要是受原材料MDI 和TDI 价格下降有关,另外高毛利率的聚氨酯减震元件占比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整体的毛利率水平。
利润端:21Q2 期间费用率同比-0.1pct,净利率同比+3.87pct 至18.11%。
21Q2 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8.96%,同比-0.1pct。考虑到会计准则的变动(从21 年开始将原销售费用中运输及仓储费用转到营业成本),21Q2 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是上升的,主要是受研发费用率上升的影响。具体看,销售费用率为2.25%,同比-3.09pct,主要受会计准则变动影响,管理费用率7.28%,同比-0.75pct,研发费用率9.57%,同比+3.05pct,财务费用率-0.14%,同比+0.69pct。21Q2 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叠加毛利率的提升,公司净利率同比+3.87pct 至18.11%。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提升单车配套价值。公司近年来的研发费用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1Q2 公司研发费用率达9.57%,持续的研发投入带动新产品的量产。公司起家于减震元件聚氨酯缓冲块,产品技术 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仅次于国际巨头巴斯夫,国际市场上也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聚氨酯材料在缓冲垫、后减震支撑等上的应用;2006 年开始量产塑料踏板总成,2017 年电子油门量产,2018 年公司投入团队研发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目前已完成产品开发和产线建设,并于2020 年获得上汽乘用车第一个定点项目。经过我们的测算,公司目前已量产的产品单车配套价值总和在260-330 元左右(未包含防尘罩等塑料件),在研产品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单价高于公司的传统产品,届时单车配套价值将明显提升。
公司持续斩获新客户、新订单。2021 年上半年公司获得新项目价值约2.36亿元,当年新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930 万元。其中聚氨酯减震元件业务获得了通用汽车、大众集团、现代汽车、红旗等主流车企多个项目。轻量化踏板业务获得了上汽乘用车和吉利汽车的大部分新车型项目,并在大众和蔚来汽车取得了突破,获得了MEB 新车型和蔚来GEMINI 项目,另外还获得了奇瑞汽车的艾瑞泽和瑞虎系列项目。公司从2018 年开始建立专业团队自主研发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并于2020 年获得上汽乘用车第一个定点项目,有望在今年量产,目前正在积极争取更多的整车企业项目定点。新项目的取得和新产品实现量产,为公司今后几年的快速增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聚氨酯减震元件和轻量化塑料踏板受益于汽车电动化和轻量化,受益于消费升级。公司在聚氨酯减震领域拥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在轻量化塑料踏板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公司产品品类的持续扩张,单车配套价值持续提升,成长空间打开。
预计公司2021-2023 年总营收依次为5.90、6.73、7.61 亿元,增速依次为19.4%、14.0%、13.0%,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06、1.25、1.48 亿元,增速依次为27.6%、18.2%、18.3%,当前市值19 亿元,对应PE 依次为17.7、15.0、12.7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新产品推进不及预期;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