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近期市场对于大行卖债行为较关注,我们简单测算了四大行持有国债规模,供投资者参考。
一般情况下,银行各类债券规模主要在审计报告附注的金融投资底层资产结构中披露,但四大行目前只披露了“政府债券”这一合并口径,主要含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并未单独披露“国债”口径。对此,我们可从两个途径获取/测算单家银行持有国债规模。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第二大股东均为财政部,因此会在财报“关联方关系及交易”板块披露与财政部日常业务交易情况。由此可得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2023 年末分别持有国债2.37 万亿元、1.35 万亿元。
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无类似披露,无法得知准确的国债投资规模。我们可根据“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余额来进行推算。“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由“一级资产”和“二级资产”组成。①“一级资产”包括现金、压力条件下可动用的央行准备金(即超额存款准备金)、风险权重为0的证券(即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银行债等);②“二级资产”分为“2A 资产”(评级AA-及以上信用债、风险权重为20%的地方政府债等)和“2B 资产”(低评级公司债等),其中,监管要求“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中二级资产占比不得超过40%,2B 资产占比不得超过15%,2023年末四大行表内地方政府债和信用债合计规模均达到40%上限。根据以上要求,不考虑30 日内到期的担保融资和押品互换交易等调整项,可在各银行公布的2023 年末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余额基础上,扣除现金、超额准备金、政策性银行债、央行票据、以及40%的二级资产上限,推算国债余额。测算得知2023 年末,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分别约为1.97万亿元、0.98 万亿元。
总体来看,截至2023 年末,四大行合计持有国债规模约6.66 万亿元,同期市场存量国债余额为29.71 万亿元,四大行持有占比约22%。截至2024 年8 月6 日,市场存量国债规模为31.81 万亿元,等比例推算四大行合计持有约6.99 万亿元。
预计四大行持有国债绝大部分在配置户。目前无法准确得知四大行表内国债在各类金融投资资产的分布情况,但可通过政府债券来大致推测。2023 年末,四大行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债权投资”的政府债占比分别为1.3%、19%。预计国债分布结构也大体相当,预计2023 年末四大行非持有到期国债投资规模约1.3 万亿元,等比例推算截至8 月6 日四大行非持有到期国债投资规模约1.4 万亿元。
风险提示:(1)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2)财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3)未考虑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部分调整项,测算可能出现一定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