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22日讯(记者 史思同)11月22日,建设银行持续在银登中心发布多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公告。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近日,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再加速,三天内接连发布21条相关项目转让信息,涉及未偿还本息合计约16.1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受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银行业零售资产质量普遍承压已成为市场整体趋势。随着近期宏观调控政策接连下发,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将逐步改善。面对当前的零售端风险暴露压力,后续行业仍将维持较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加速披露不良贷款转让信息,个人不良贷款为转让重点
财联社记者梳理银登中心不良贷款转让专区发现,11月以来,建设银行陆续发布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共有29条,涉及未偿还本息合计22.11亿元。而近日来,其转让披露速度明显加快,三日内发布21条相关项目转让信息,未偿还本息合计约16.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不良贷款类型来看,建设银行所披露的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多是个人经营性不良贷款。具体来看,11月至今披露的转让项目中仅有3条为对公不良贷款项目,涉及未偿还本息约3.45亿元,其余26条则均为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等个人不良贷款。
“此举有利于夯实建行稳健经营基础,提升风险抵御能力,符合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的要求。”甬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郑嘉伟告诉财联社记者,2024年以来,建行零售不良贷款生成及不良率相对较大,资产质量压力增加,该行密集转让不良资产表明其正积极应对零售端资产质量承压的现状,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以缓解资产质量压力。
从三季报来看,建设银行并未公布前三季度个人贷款不良相关情况。整体来看,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469.0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6.5亿元;不良贷款率1.35%,下降0.02个百分点。
不过从此前的中报来看,整体不良率改善的背后,建设银行上半年个人贷款和垫款不良率为0.84%,较上年末上升了0.18个百分点,其中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上升了0.62个百分点至1.57%。
此前三季度业绩会上,建设银行信管部相关负责人在谈及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情况时表示,建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总体保持平稳,虽然比年初略有上升,但仍保持相对较优水平,建行信用卡不良率也保持同业较好水平。后续该行将持续提升重点领域的贷款投放质效,同时做好风险研判,积极主动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确保资产质量持续稳健。
银行零售端风险暴露压力加大,后续外部环境或将逐步改善
与此同时,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该行通过批量转让给外部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贷款本金为68.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1.74 亿元。
随后下半年,建设银行也在持续进行不良资产处置。此前9月份,该行曾一周内接连在银登中心发布35条不良贷款转让信息,未偿还本息合计达28.18亿元,项目类型同样主要为个人消费或经营类不良贷款。
“近期社融增速回落,前期小微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等因素可能对银行零售端资产质量产生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加剧了银行零售端风险暴露压力,导致零售不良率上行。”郑嘉伟表示。
实际上,在近期密集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中,有不少银行管理层都谈到零售端的资产质量。如民生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郭代直言,今年可比同业小微及零售的信贷风险整体上都存在一个攀升的态势。同时,中信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唐淑晖也表示,受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影响,银行业零售资产质量普遍承压,是市场整体趋势。
不过展望后续,业内普遍认为,外部环境正在逐渐改善。“当前宏观调控政策接连下发,为稳经济、化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唐淑晖称。同时,郭代也表示,从外部环境看,随着9月份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接连出台,经济复苏有望加速,并将逐步传导到实体企业和居民收入,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将逐步改善。
在业内人士看来,积极化解处置不良资产,有利于夯实银行稳健经营基础。当前全行业零售端的风险压力整体相对较大,各家机构都在积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处置,后续行业仍将维持较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同时,郑嘉伟也进一步指出,随着个贷不良率的增长,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多元化处置方式有强烈需求,批量转让不良资产能够提高商业银行处置效率和市场流动性,有助于银行快速回收资金,降低不良率。同时,监管部门也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创新不良处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