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发布的报告《用金融,重塑地产周期》中,我们详细的论证了比地产实物周期在时间上更为领先、在贡献上更为重要的金融地产周期,目前影响市场的,仍然是金融地产周期。尽管市场一贯会认为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占GDP 的比重较高,但从占比来看,更高的是地产对金融系统的拉动,地产直接对新增人民币贷款、间接对社融的贡献,都高于地产对GDP 的贡献。因此,在金融周期和实物周期来看,地产对金融周期的影响更大。
金融周期中,房企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更大、居民的影响较小,因为房企杠杆率更高,更容易受抵押物价格波动和资金流动性影响。对金融体系来说,高杠杆对应的抵押物风险,集中于房企,而非居民。
以2023 年为例,新增按揭贷款投放约6 万亿元,对应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额约19 万亿元,也即,居民在首付比例上均采取了高首付(约65%的首付比例),法定的下限并没有成为居民的购房约束,也就不会出现一些观点认为的一旦房价跌超某阀值、就会引发居民断供的风险。相比之下,房企的杠杆率就更高,因此,从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来看,更集中于房企侧。
对居民购房约束较大的是月还款能力,因此,利率变动的作用大于首付比例的变动,考虑到首付比例下限已经较低,未来起更主要作用的政策在于利率的调整。本轮地产政策,从利率上看,还没有到合意水平,以LPR-CPI 来看,相比于其他资产类别仍然较高,因此,还未到刺激水平。当前LPR5Y 为3.95%,仍然远高于其他资产类别能够提供的收益水平,即便考虑减点,如上海,根据新政,首套房贷款利率为LPR-45BP,至3.50%,仍然高于消费贷、经营性物业贷款等风险等级更高的贷款品种。我们认为,从风险等级来定利率水平的话,按揭贷款利率应该高于国债利率、低于消费贷利率。
包括中央收储、地方降利率等在内,政策刺激力度都不强,以改善房企资金流动性、提振居民预期为主要思路,对金融链的影响大于对实物量链的影响,程度大小取决于对信用扩张的判断。若能够让房企或者居民再起信用扩张,则对实物量链的影响更大,若以防范金融风险、改善流动性为目的,则对金融链的影响更大。以目前的政策力度来看,仍然以消化存量为主,新一轮扩张周期仍待本轮消化存量之后的周期复苏。地产仍然坚持两端配置,一是产能出清后的核心资产,如保利发展、招商蛇口、中新集团等,二是重组类标的,受益标的为旭辉控股集团、融创中国等,金融风险化解的PB 思路仍然是首选。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加速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