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制度创新+科技赋能" 破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题

中国证券报 2025-03-26 00:00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是破解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抓手和有益补充。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金融业务有所发展,但仍存在着评估难、处置难等问题,同时在风险补偿机制上有待健全。”某国有大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为支持科创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改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发文,决定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四川省等地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业内人士表示,各地可结合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和治理体系的特点,以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探索个性化试点路径,破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题。

推动企业知产变资产

今年以来,DeepSeek凭借开源模式和成本优势迅速“出圈”。“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也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意味着未来相关领域将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数据库作为信息技术(IT)底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关键支撑。”瀚高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丁召华告诉记者。

作为山东省首批瞪羚企业,瀚高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完善数据库产品体系,深度参与医疗信息化建设、智慧公积金系统运行、生态环境综合监管平台应用等。

曾经,瀚高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也面临着资金困境。但各界投资者看中了该公司展现出的巨大发展潜力,认为其有望引领国内数据库行业变革。近年来,该公司不仅获得了投资机构的股权投资,也获得了齐鲁银行、兴业银行、济南农商行等银行贷款,其中不乏上千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某股份行人士向记者表示,科技型企业天然具有技术壁垒高、发展不确定性强等特点。同时,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通常具有人才高端、技术密集等特征,知识产权往往是相关企业的核心资产。但企业产品尚未获得市场认可,而技术研发又需要消耗大量资金,此时银行贷款成为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资金来源。

为助力科技型企业走出“轻资产、缺担保”的融资困境,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应用,银行正在发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即企业将自身的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我行科技型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权质押、商标权质押、著作权质押融资业务,能够帮助企业盘活‘沉睡’的无形资产,获得融资支持并缓解资金压力。”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落地成金”面临诸多挑战

在各方助力下,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金融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555.7亿元,同比增长33.4%;累计发放贷款户数26545户,同比增长23.4%。

然而,相关业务实际落地面临着不少现实难题,一些领域还存在制约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的堵点。部分银行仍以传统信用贷款的思维模式开展相关业务,存在“不敢贷”“不愿贷”的情绪。谈及原因,多位银行人士向记者提到风险评估难、处置流转难等问题。

四川天府银行董事长黄毅表示,银行传统信贷模式注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抵押物等硬性条件。而科技型企业的核心资产多为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前沿技术等“软资产”,其资产价值有待市场验证,银行也缺乏有效数据和评价标准去判断其真实经营状况。

尤其是中小银行,存在一定的科技能力短板。“大多数中小银行缺乏大数据风控、区块链等技术应用能力,无法有效挖掘企业的数据价值。对科技型企业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深度不足。而且与政府相关部门、产业园区等尚未形成有效的合作网络。”黄毅说。

建设银行人士表示,受知识产权技术密集、专业门槛高等因素影响,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要依赖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的估值,不同机构间评估结果差距较大,评估周期偏长,且评估费用较高,“评估难、评估贵、评估慢”现象普遍存在。

此外,不少科技型企业属于中小企业,面临技术研发周期长、成果转化不确定性高等难题。对于银行而言,企业用知识产权等办理贷款,一旦贷款主体出现违约,银行难以有效处置或变现知识产权,因此有时“不敢贷”。

探路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建设

多数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人数相对较少。“中小企业分布较散,贷款额度没那么高,贷款利率相对较低,同时存在高风险特征。银行要耗费大量资源来识别企业未来成长性,一旦没看准,就要承担贷款损失,影响客户经理的考核绩效,所以有时不愿贷。”某股份行人士向记者直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日前联合印发《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深圳市、宁波市等地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在相关问题取得突破并积累经验后,逐步复制推广。

“风险评估难、处置难是制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瓶颈,各地在政策落实时需关注评估标准化、处置平台的专业化和市场化,以及跨区域协同等方面问题。”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唐恒认为,应推动各地评估标准统一,并结合区域产业特点细化标准。在构建专业化处置平台时,需兼具法律、技术、金融等复合功能,同时加大平台建设的技术投入,强化平台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