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专访中国平安首席科学家肖京:锚定"数字化战略"首要任务 万亿平安打造"亩产最优"模型矩阵

上海证券报 2025-03-26 14:25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未来有很多靠知识和经验提供专业服务的领域,很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形态,变成少数的优秀专业人员来调教指挥一群机器人,来提供客户服务的模式,这是很有可能会出现的。”中国平安首席科学家肖京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近期,高盛列出了中国AI投资组合名单,中国平安是唯一一家被列入非科技领域收入增强型(AI驱动营收增长)这一主题类别中的保险公司。紧接着,中国平安在2024年财报中披露,已将全面数字化战略作为2025开年的首要任务,其中AI技术的迭代和应用被寄予厚望。

由AI引领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正呈现出一幅双向奔赴的新局面。

作为具备强大科技基因的综合金融科技集团,中国平安2024年营收重回万亿大关,AI赋能的业务运营成为一大亮点,这让其对于大模型的布局和投入更具风向标意义。基于“自主可控、场景驱动、价值导向”的十二字方针,肖京表示,中国平安的科技策略一直都是以科技为引领,重新定义金融、医疗、养老的服务边界,构建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营造具备差异化的金融、医疗、养老服务能力的AI“护城河”。

坚守“十二字方针” 蓄力金融AI的胜负手

“我们在今年春节前夕就已经开始引入DeepSeek的全栈模型,大年初八上班之后就推给所有员工使用,第一周就完成了迭代升级,同时进行垂域增强训练。”肖京告诉记者,“目前集团内部员工每天的大模型调用数量达到25万至30万次,适用于辅助办公、编程等各个场景。

在中国平安,如此敏捷迅速的科技部署绝非朝夕之功。在肖京看来,有效的AI应用,必须打破数据孤岛,而这对中国平安来说,是十年前就已完成的“功课”。“我们早在十多年前就完成了集团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打通了全集团接近2万家机构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孤岛,夯实了技术底座。”肖京说。

以全面数字化战略为2025开年的首要任务,中国平安敏锐地把握住了DeepSeek开源所带来的规模部署契机,同时叠加平安专业、高质量的数据以及技术能力,实现了金融垂域模型的进一步增强。“这相当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推动金融业的全面智能化产业升级。”

正如开头所提到的那一幕,肖京表示,AI大模型的应用必将带来金融行业流程、模式和生态的彻底变革。

对于中国平安来说,迎接甚至拥抱这一场技术变革,正是基于科研投入上“自主可控、场景驱动、价值导向”的“十二字方针”。与其说是大模型赋能业务运营,不如说是平安已经为迎接任何数字化变革带来的SOP(标准操作流程)再造做好了准备。

“科技研发要针对核心业务场景的痛点,明确价值目标,研发的成果要自主可控。”肖京特别强调,所谓自主可控并不等于全部自研,自主可控实际上是要避免对外部力量的依赖性,成果的运营维护、迭代升级能力要自主可控。“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我们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力都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发展。”

立足场景打造“亩产最优”的模型矩阵

在肖京看来,金融行业因为数字化基础好、产业规模大、涉及人数众多,最有机会依靠AI实现商业价值的提升,也会是优先被AI技术赋能、形成产业升级、创造价值的行业。但与此同时,颠覆性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也必须得到重视和防范。尤其在产业应用层面,肖京提示,由于AI大模型应用投入巨大,耗费资源,因此企业在投入时需要坚持价值导向,避免盲目冒进、大干快上。

“市场竞争最终的胜负手还是在于核心技术水平,既不能像以前那样一窝蜂地投入,低水平的重复研发,更要避免忽视底层技术研发,这意味着,保障核心技术研发的创新环境和土壤生态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肖京强调。

记者注意到,中国平安的最新招聘启事,正在向AI人才进行倾斜。肖京告诉记者,集团目前已有超过3000名科学家,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算法、数据研发的组织机构,支持各个业务可以快速地对新技术进行研究和迭代。

他还透露,接下来,平安将聚焦打造一系列的工具平台,包括智能体平台,模型训练、蒸馏、推理的工具平台,有了这些平台之后,就能基于各种场景快速打造一个模型矩阵。

“这个模型矩阵是一个快慢思考结合的、适配各种场景的模型体系,可以更好地与业务结合起来,赋能未来的三类场景。”肖京总结道,“一类是存量的业务场景升级,我们叫作“老树开新花”;第二类是“新枝发新芽”,指通过DeepSeek升级以后,可以借助大模型技术覆盖到原来触及不到的业务;第三类是‘沃土生奇苗’,这是基于AI完全从0到1打造的原生应用场景,这三类场景我们会持续深挖。”肖京坦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模型平台、智能体平台的能力,真正做到为业务提效。

AI赋能 紧抓“红线率”安全底线

近期,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均给予中国平安“买入”评级。在中国平安的财报中不难看出,AI赋能业务已经在多方面有所体现。

“2024年我们的机器人销售额超过1300亿元,在风控领域,我们在保险理赔中拦截的风险损失接近200亿元,座席2024年服务18亿多次,在客服总量中占比超过80%,这些都是由AI完成。”肖京为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

与此同时,随着业务含“AI”量的持续提升,如何平衡效率与安全,筑牢安全底线,也成为中国平安的战略要点。

对此,肖京回应称:目前,中国平安已打造了三大金融数据库、五大医疗数据库,是全球最大金融、医疗数据库之一。早在十多年前,公司就建立了严格的权限管理、隐私保护管理规范,以及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等制度,还研发了蜂巢隐私计算平台,构建了面向金融行业的“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数据要素流通范式。在此基础上,集团对于AI模型上线,还是建立了严格的“红线率”指标。

“比如说AI医生大模型上线,要去做咨询、收集信息,它的红线率一定要低于1%。”肖京说,“我们从来不会为了效率而牺牲安全,安全是红线,也是底线。”

风雷激荡寻常事,且看新枝破旧柯。

直到今天,AI技术仍在以超预期的速度更迭中。“DeepSeek的突破,捅破了Open AI先进算法的窗户纸。”肖京坦言,接下来在数据资源、创新的政策环境、人力资源,还有应用场景等方面,中国是有很大优势的。大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大力出奇迹的技术,未来在中国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