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获20亿美元新一轮融资,累计融资近40亿美元,估值达150亿美元。7月8日,滴滴快的宣布已经获得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资本国际私募基金、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等新投资者,以及阿里巴巴、腾讯、淡马锡、高都资本等现有股东。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笔非上市公司融资,融资完成后,滴滴快的公司将拥有超过35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现金储备最高的公司。据相关媒体报道,滴滴快的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拓展与做深国内市场和新业务以及用于平台技术升级、大数据的研发、运营及提升用户体验等。本轮融资是滴滴和快的于今年2月14日战略合并以来的首次融资。此前,滴滴和快的分别获得了多轮次累计近10亿美元的融资。此轮融资宣布后,滴滴快的估值已达150亿美元,滴滴快的仅用三年的时间实现了估值的飞跃。
用车是移动支付的重要场景:出行消费占居民个人总消费支出近10%,且具备高频+移动的特点。从居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来看,“行”属于高频次的刚性需求。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出行消费支出及其占个人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2年人均出行消费1628元,占居民人均支出9.8%,未来仍有望进一步提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逐渐得以普及,作为移动支付的重要应用场景,未来由出行衍生出的相关用车服务有望带来新增市场空间。
滴滴快的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出行公司:出租车市场份额占9成以上(2014Q4),专车市场份额近8成(2015Q1)。滴滴快的主营业务是打车业务和专车业务,在相应市场均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易观智库的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其中,快的打车、滴滴打车的份额分别占56.5%和43.3%。两家公司合并后,在出租车叫车领域的市场份额高达99%。在专车业务方面,根据易观智库的报告,今年第1季度滴滴快的(包括滴滴专车和一号专车)的服务订单量占比78.3%,居市场第一。今年5月22日,滴滴快的公布的业绩数据显示:公司的打车业务覆盖全国360个城市135万司机,日订单最高400万单;专车业务覆盖61个城市40万司机,日订单最高150万单。
历史回顾:补贴大战驱动市场份额集中。在滴滴快的合并之前,双方为抢占市场份额经历了长时间的补贴大战。截止2014年5月,滴滴和快的补贴共超过24亿元,其中滴滴14亿元,快的超过10亿元。出于培养用户移动支付的目的,腾讯和阿里两家互联网巨头在补贴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滴滴和快的最终逐渐占据出租车叫车市场几乎全部的市场份额,其他打车APP陆续出局。补贴大战最终以两家公司战略合并告终。在专车业务领域,尽管滴滴快的目前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然而,来自Uber、易到用车、神州租车等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是来自打车软件鼻祖Uber的挑战,自2014年7月进入中国市场以来,Uber在中国的业务迅速扩张,截止2015年第1季度,Uber占据了10.9%的专车市场份额。
风险因素:市场准入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新商业模式复制成本较低,先发企业面临较大的追赶压力;获取和保持用户粘性对补贴形成依赖,企业承受较大的资金压力。
投资建议:用车和互联网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但新商业模式下的探索和经验积累仍需时日。可以确定的是,基于LBS的地图服务是移动出行应用的基石。建议关注:地图领域龙头企业,如:四维图新等。
附:互联网汽车料将成为汽车产业未来5-10年最大的产业趋势和投资机会,维持“互联网汽车”行业“强于大市”评级。推荐:1)布局互联网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等的公司,如:华域汽车、东风科技、均胜电子、京威股份、得润电子、亚太股份、保千里等;2)积极拓展互联网后市场的企业,如:美晨科技、庞大集团、星宇股份、万丰奥威、隆基机械、金固股份、德联集团、广汇汽车、国机汽车、亚夏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