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缺口预计在未来一年内仍持续。2018 年8 月非洲猪瘟爆发,能繁母猪存栏环比跌幅自2018 年10 月起明显扩大,从2018 年10 月-1.2%扩大至2019 年8 月-9.1%。基于生猪养殖周期,能繁母猪存栏变化领先生猪出栏变化约9 个月,生猪和猪肉价格从2019 年下半年开始加速超季节性上涨。尽管各方积极推进疫苗研发,国庆前夕储备肉投放等政策或能对猪价涨势有所平抑,但是由产能加速去化导致的供给缺口预计在未来一年内仍持续,猪价上涨压力仍存。消费习惯决定的刚性需求和短期缺乏弹性的供给共同引致2019 年下半年猪价快速攀升。
疫情事件带动肉类价格普涨。第一个阶段,2018 年四季度非洲猪瘟爆发初期,猪肉消费偏好受损,需求转移效应带动替代肉类价格及其与猪肉比价一并上行。第二个阶段,2019年下半年起猪价快速攀升,比价效应带动替代肉类价格上涨,然替代肉类与猪肉比价有所下降。本质上疫情是肉类供给负面冲击,因此尽管2019 年上半年牛羊禽替代肉类增产,然鉴于人体对动物蛋白质需求一定,整体肉类价格仍有上涨。由于疫情冲击引发猪肉和替代肉类价格一并上涨,因此如果单看猪肉CPI,猪瘟对CPI 的影响或有低估,因此应全面关注包括动物蛋白类CPI(畜肉和禽肉类),来衡量疫情冲击对居民生活成本的影响。
跨省调用限制推升全国猪肉均价。国内猪肉生产和消费存在空间错配,非洲猪瘟爆发初期,跨省调用受限,产销区猪价明显分化,辽宁等地猪价大降,然而从全国视角来看,国内贸易受阻推升全国猪肉均价。类似于国际商品贸易,猪肉形成国内跨省贸易的基础在于比较优势,相比主销区,主产区在生猪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分工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全国均价。反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非市场的运输隔离会导致全国猪肉均价上涨。
加大进口或有助于平抑猪价,但空间有限。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产销市场(2018年中国猪肉产量占全球48%),外部供给相对不足。2018 年全球出口量占国内消费量比值仅0.153,即假若中国猪肉产量下降超过15%,那么全球猪肉的出口量均调配到中国都不足以弥补这一缺口。
本文提示未来一年内股票质押业务在生猪养殖(其中受益程度相对较大的企业)、白羽肉鸡养殖和动物保健板块的投资机会。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由猪瘟感染致出栏量不及预期、政策扶持致猪价超预期下挫等。鉴于农产品价格运行逻辑相对独立于经济周期,农产品的投资防御属性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