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4 年年报,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5 亿元,同比增长6%;归母净利润8.21 亿元,同比增长12%。
核心观点:
营收和净利润实现稳健增长,项目运营能力的提升。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5 亿元,同比增长6%;归母净利润8.21 亿元,同比增长12%,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扣非净利润7.76 亿元,同比增长16%,显示主业经营效率优化。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9.08 亿元,同比增长11%,现金流充沛,为后续发展提供支撑。分业务来看,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稳中有进,控股运营的14 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年处理垃圾928.56 万吨,发电46.71 亿度,上网电量41.25 亿度,产能利用率及吨垃圾发电量行业领先。热电联产模式拓展蒸汽供应16.44 万吨,协同效应显著。生物质处理业务扩容,4 个全资生物质处理项目处理量73.57 万吨,产油率提升推动资源化效率提高。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优化,单位物耗成本及设备非计划停机次数同比下降,运营效率提升带动毛利率改善。
多元化业务布局实现战略突破。公司深化多源固废协同处置能力,全年掺烧存量垃圾超70 万吨,并通过兴丰应急填埋场项目推进提升垃圾焚烧产能利用率;创新构建“焚烧+能源”模式,热电联产为周边企业供应蒸汽16.44 万吨,同步落地广州首个移动储能供热项目,夯实供热产业链基础。轻资产转型成效显著,新增运营检修及环境监管技术服务项目,并依托绿证交易申领690 万张碳资产,开辟绿色收益新路径。区域扩张方面,国内中标怀集县环保发电项目强化区域优势,海外战略则通过越南子公司设立打开东南亚市场,形成“国内深耕+海外探索”的双轮驱动格局,全面拓宽业务发展空间。
垃圾焚烧行业仍存发展空间,公司区域优势明显。随着“无废城市”的建设稳步推进,我国已经建立起以垃圾焚烧为核心的固废处理及综合利用体系。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4 年10 月发布的《2023 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截至2023 年末,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为114.44 万吨/日,同比增长3.15%,其中焚烧处理能力占比为75.30%。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未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需求将日益增长,垃圾焚烧处置占比将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是广东省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截至2024 年12 月末,公司控股运营14 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处理能力合计32090 吨/日,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4 年10 月发布的《2023 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23 年公司位于广东省内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生活垃圾处理量在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总量中占比超过24%,区域竞争优势明显。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1.36/45.44/48.13 亿元,同比增长9.86%/9.87%/5.9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0/10.64/11.60 亿元,同比增长12.07%/15.70%/9.02%,根据2025 年3 月28 日收盘价,对应PE 分别为14.72/12.72/11.67 倍,EPS 分别为1.02/1.18/1.29 元,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政策转向风险;应收账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