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1、财政发力明确,投向和力度处于动态博弈过程之中。2、中央加杠杆可期;化债与地产表述超预期,民生消费领域表述符合预期。3、增量财政政策助力银行稳规模、降风险。4、当前财政政策是稳增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决策层决心和力度的体现。5、短期来看,财政政策的预期引导是资本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中长期来看,财政政策促进经济修复与稳增长,决定资本市场上行的时间和空间。
总体评价:财政发力明确,投向和力度处于动态博弈过程之中。(1)态度积极乐观,部分领域超预期。本次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明确了财政政策发力的确定性和持续性;同时,在化债、地产等领域的表述有一定超预期。(2)财政政策的投向和力度处于动态博弈过程之中,需持续观察。政策转向的方向是明确的,财政政策的发力也是确定的。转向的背后体现出的是问题导向式的政策思路。在这样的政策思路下,财政政策未来的投向和力度是动态可调整的,取决于政策底层框架、经济社会复苏情况和资本市场环境的动态平衡。
内容:中央加杠杆可期;化债与地产表述超预期,民生消费领域表述符合预期。
(1)资金来源:中央加杠杆可期。本次发布会明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空间”,对近年来市场关于“中央是否会加杠杆”的问题作出了较为有力的回应,中央加杠杆的力度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期待。(2)资金使用:化债与地产表述超预期,民生消费领域表述符合预期。①化债,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措施,结合2015 至2018 年规模超过12 万亿元,预计此次化债规模将明显超出市场预期。②地产:专项债允许用于土储和收储,从金融到财政,从增量到存量。③注资国有大行:明确了注资的资金来源为特别国债。④“三保”:
持续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④惠民生促销费:促消费惠民生的导向也已经较为明确,本次会议对于医疗、教育、消费等政策表述基本符合预期,对于未来在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和投入仍然值得期待。(3)对银行的影响:①化债带来信用成本改善与息差下行压力相互对冲;②地产稳定房价,有助于银行按揭贷款稳规模、降风险;③注资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注资对于每股分红的摊薄程度取决于注资后银行利润增长和股份增长的关系。
当前财政政策的重要性:稳增长的必要条件,决策层决心和力度的体现。(1)财政政策的发力是经济企稳的必要条件:当前来看,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环境下,各类主体加杠杆能力均较弱,金融政策的效果相对有限,更加需要财政政策的发力。(2)财政的规模和力度是决策层决心和力度的体现:财政政策在实际推进过 程中面临的约束条件相对更多,因此财政政策的规模和力度是决策层决心和力度的体现,反映了政策的底层框架。
展望:短期来看财政政策的预期引导决定了资本市场的波动情况,中长期来看促进经济修复与稳增长。(1)短期来看,财政政策的预期引导是资本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从近期政策组合拳来看,政策的转向是十分明确的,从而资本市场的底部也较为明确。在此基础上,短期来看财政政策的预期引导成为资本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2)中长期来看,促进经济修复与稳增长,决定资本市场上行的时间和空间。当下至春节前为政策的发力期和经济的真空期,即各项政策持续发力,但经济仍体现出一定的惯性。而中长期来看,即从春节后开始,经济的复苏情况开始成为资本市场上行的时间和空间的决定因素。
投资建议:政策的发力利好银行基本面和资产质量预期的改善,同时助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建议关注银行中的核心资产: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二是优质城农商行的基本面确定性大,选择估值便宜的城农商行。我们持续推荐江苏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南京银行和齐鲁银行。三是经济弱复苏、化债受益,高股息率品种,选择大型银行:农行、中行、邮储、工行、建行、交行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经济下滑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