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整体降费的背景下,去年多家基金公司净利润有所下滑,但也有一些基金公司依靠前瞻性布局,抓住指数化投资的风口,业绩逆势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行业变局已至。面对激烈的竞争,基金公司应找准定位,完善产品线,在AI大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
随着参控股公募基金的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的逐步披露,相关基金公司的盈利情况曝光。在行业整体降费的背景下,多家基金公司净利润有所下滑,但也有一些基金公司依靠前瞻性布局,抓住指数化投资的风口,业绩逆势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行业变局已至。面对激烈的竞争,基金公司应找准定位,完善产品线,在AI大发展背景下,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
2023年7月,公募费率改革启幕,主动权益类基金率先降费。2024年,大型宽基股票ETF跟进降费。在经历一年多的降费后,基金公司2024年的经营情况备受市场关注。总的来看,大多数基金公司净利润有所下滑。
招商银行3月26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招商基金2024年实现净利润16.5亿元,较2023年下滑近6%。从管理规模来看,截至去年底,招商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为5574.25亿元,较2023年底下降3.15%。
净利润下滑的还有万家基金、信达澳亚基金。根据中泰证券发布的2024年年报,截至去年底,万家基金旗下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合计4998.63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056.69亿元,增幅为26.81%。从经营情况来看,2024年,万家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7.79亿元,较2023年微降1600多万元;净利润3.27亿元,较2023年下降9.31%。
信达证券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信达澳亚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但经营情况不如人意。2024年,信达澳亚基金实现营业收入6.44亿元、净利润1.01亿元。与2023年相比,信达澳亚基金营业收入大幅下降超30%,净利润下降超40%。
在行业净利润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部分头部公司逆势增长。根据中信证券发布的《关于华夏基金2024年度业绩快报的公告》,截至去年底,华夏基金资产规模为2.46万亿元,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从经营情况来看,2024年华夏基金实现营业收入80.31亿元、净利润21.58亿元,与2023年相比,分别增长9.61%、7.2%。
2024年,公募行业迎来大变局。截至2024年底,被动指数基金的规模为3.96万亿元,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为3.44万亿元,这也是被动指数基金规模首次超越主动权益类基金。在此背景下,抓住指数基金发展浪潮的基金公司净利润实现逆势增长。以华夏基金为例,截至2024年底,华夏基金旗下非货ETF规模超过6500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超60%,出现多只“巨无霸”产品。其中,华夏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规模都超千亿元。
“在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爆发、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驱动下,ETF行业正迎来战略机遇,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多次公开强调发展指数基金的重要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公募行业生态已发生较大变化,要求基金公司找准发力点,在产品端做到前瞻性布局,走差异化竞争道路。
事实上,在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谈及公司的发展,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要完善产品线。招商基金表示,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落地行业首批核心宽基中证A500ETF,顺利完成三单REITs项目发行上市,成功发行招商基金首只海外ETF互联互通产品。信达澳亚基金称,将推进“第二增长曲线”战略,将“固收”及“固收+”业务线打造成继权益业务之后另一业务支柱,不断优化业务结构。
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业内人士也形成一致共识:公募数智化转型迫在眉睫,要利用好金融科技,做到与时俱进。
以指数基金的发展为例,李一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ETF的产品创设、管理和竞争格局。在产品端,AI可以通过分析海量市场数据与另类信息,提升指数设计能力,加速创新ETF落地。在投资管理中,AI算法可以实现实时交易优化与动态调仓,进一步降低跟踪误差,同时通过预测市场流动性,智能调整做市策略,减少交易摩擦成本。此外,AI有望驱动“智慧投顾”与ETF深度融合,为投资者提供千人千面的组合配置方案。AI+ETF的融合有望催生出更高效、普惠且个性化的ETF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