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2 年3 月29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十点解读,利好中医药行业产业发展
(1)级别更高:内容延续十三五规划,持续在中医服务覆盖、医药创新、中医药现代化、中药国际化进行深化。相比十三五规划,本次为国务院而非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级别更高。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为最高职能实施主体,加强工作协调,及时研究和推动解决中医药发展重要问题。可以看到规划持续在医药创新、中药现代化、中药国际化(一带一路)继续进行深化。
(2)中医服务覆盖广:鼓励社会办医,鼓励基层普及中医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符合标准的中医馆,实现中医馆设置全覆盖。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鼓励社会力量在县域举办中医类别医院,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护养结合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依托中医机构举办互联网中医机构,支持名老中医开办诊所,支持企业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保证社会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到2025 年,1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完成服务内涵建设,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持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3)中西医结合:持续深化,纳入考核。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综合医院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三级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加强中西医协作和协同攻关。力争用5 年时间形成100 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4)支持少数民族医药。加大对少数民族医药政策支持。
(5)支持中医药传承。实施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开展面向临床的中医优势病种古籍文献挖掘出版,以及中医药特色技术筛选评价和传承应用。
(6)支持中医药创新和现代化。建设30 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加强开展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有效成分或组分等的中药新药研发。支持儿童用中成药创新研发。推动设立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项目。同时根据中药注册产品特性、创新程度和 研制实践情况,丰富划分注册类别的依据,开辟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注册申报路径。构建“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促进古代经典名方向中药新药转化。加快组织研究、制定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意见,持续推进《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制订工作,建立与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相适应的审评模式,成立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专家审评委员会,实施简化审批。
(7)价格和医保倾斜,自主定价+医保支付。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符合条件的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遴选发布更多的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畴,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开展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特色试点,鼓励推动更多地方政府和医保部门先行先试,制定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8)中药材高质量要求:1.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公布实施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2.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制定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目录,构建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3.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标准体系。4.加强中药安全监管。提升药品检验机构的中药质量评价能力,建立健全中药质量全链条安全监管机制,建设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监测体系。
(9)金融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指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基金。建设一批中医药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支持中医医院与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加强协作、共享资源。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团队组建等方面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10)人才培养。完善落实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试点。增加临床医学类专业中医药课程学时,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在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中增加中医知识。落实允许攻读中医专业学位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参加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政策要求。
投资建议
综合看,医疗服务多处涉及,鼓励社会办医、鼓励做强做优头部中医服务机构、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此外,中药端,利好具备创新和传承的品种,中药创新药和经典名方受到关注。此外支付端看,中药饮片和制剂、中西医结合(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鼓励地方政府和部门制定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文件。此外,对种植端提出更高要求。
推荐标的(已覆盖)及建议关注标的:
中医服务:固生堂(已覆盖,买入评级);
中药创新药:以岭药业(已覆盖,买入评级)、康缘药业(已覆盖,买入评级)、新天药业(已覆盖,买入评级)、贵州三力(已 覆盖,买入评级)、天士力、方盛制药等;
品牌中药:同仁堂(已覆盖,买入评级)、广誉远(已覆盖,增持评级)、华润三九(已覆盖,买入评级)、健民集团(已覆盖,买入评级)、片仔癀(已覆盖,买入评级)、云南白药(已覆盖,增持评级)、济川药业、羚锐制药、寿仙谷、江中药业、佐力药业、东阿阿胶、太极集团、九芝堂、马应龙、千金药业、特一药业等;
民族药:新天药业(已覆盖,买入评级)、贵州三力(已覆盖,买入评级)、贵州百灵、奇正藏药等;
中药材:振东制药、昆药集团、贵州百灵、同仁堂、中恒集团、中新药业、太龙药业、紫鑫药业、云南白药、白云山、中国中药、红日药业等。
风险提示
政策不确定性;原材料供应波动的不确定性;疫情进展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