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议
受车企成本约束及汽车智能化趋势推动,域控制器向跨域融合方向发展。
当前多种域融合方式百花齐放,新势力车企加速开发“中央集中+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实现算力共享与硬件成本节约。我们认为,当下处于域融合发展阶段,Tier1 供应商围绕软硬件集成能力和平台化优势进行布局,在整车厂智能化发展快速迭代过程中有望胜出。
理由
从分布到集中,域融合大势所趋。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走向部分域控,再由域集中走向跨域融合,最终实现中央集中,主要受三大驱动力推动:1)跨域融合方案降低线束、连接器用量,整车BOM物料成本降低;2)各域共享算力、数据资源;3)软硬件解耦开发,丰富智能化创新功能。我们测算,随着高级别智能驾驶应用渗透率提升,国内域控制器市场规模预计于2026 年达到1,275 亿元。
车企加速布局跨域融合电子电气架构,高算力芯片支撑舱驾融合方案。目前多数新势力已具备跨域融合开发能力,中央计算平台+区域控制的方案逐步落地。座舱域和智驾域算力占用多、功能丰富度高,域融合的探索方案较多。2024 年1-10 月行泊一体域控配套量达210.4 万套,渗透率为11.8%,占智驾跨域控制器总配套数量的80.2%。我们认为舱驾一体发展路径或以舱泊融合、行泊融合为基础,最终实现舱驾融合。在融合形式方面,域融合沿着One-box方案向One-board方案、最终实现One-chip芯片级融合,高算力SoC芯片为跨域融合提供硬件底座。
域融合重塑产业竞争格局。芯片厂、车企、域控供应商之间多种业务模式并存,且随着电子电气架构不断演进,三方合作模式不断动态调整。在域融合发展阶段,软硬件设计复杂度高,开发难度大,整车厂存在差异化域融合诉求。我们认为,拥有突出软硬件开发能力的Tier1 有望在竞争中胜出。长期来看,我们看好域控供应商绑定高算力芯片,实现平台化供应。
盈利预测与估值
建议关注:国内域控制器厂商德赛西威(中金电子组覆盖)、华阳集团(中金电子组覆盖)、亿咖通(与软件组联合覆盖)、科博达(与电子组联合覆盖);汽车基础软件及中间件提供商东软集团(中金计算机组覆盖)、中科创达(与计算机组联合覆盖)等。相关产业链公司还有经纬恒润(未覆盖)、英恒科技(未覆盖)等。
风险
智能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电子电气架构升级进度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导致盈利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