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5 亿元,同比+31.1%,符合预期。全年实现电磁线产销分别为31.69 万吨和31.44 万吨,超额完成出货目标。短期看公司受益复工复产,中长期看公司新材料端布局巩固公司竞争力。考虑2022 年公司收购精达里亚合资工厂落地以及国产化原材料降本,上调2022/2023 年净利润预测至8.09/10.82 亿元(原预测值7.68/9.52 亿元),新增2024 年净利润预测为13.31 亿元,考虑公司未来三年年均25%的净利润增速预测,按PEG=1给予公司2022 年25xPE 估值,对应目标市值202 亿和目标价10.1 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4 月18 日晚发布2021 年年报,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2021 年归母净利润5.5 亿元,同比+31.1%,符合预期。2021 年公司营收183.3亿元,同比+47.3%;归母净利润5.5 亿元,同比+31.1%,归母净利率3.0%,同比-0.4pct;扣非归母净利润5.1 亿元,同比+39.9%。分季度看,2021Q4 单季度营收46.7 亿元,同比+29.2%,环比-1.9%,归母净利润1.3 亿元,同比+8.9%,环比-12.9%,Q4 归母净利率为2.7%,较上年同期-0.5pct。单四季度业绩环比下降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上涨,电动工具领域出货量减少。
克服多种不利因素,超额完成出货目标。面对材料涨价、海运困难、能源双控、货币升值等不利因素,2021 年全公司产品实现生产和销售总量分别为31.69 万吨和31.44 万吨,超额完成出货目标。2021 年公司分产品情况如下:1)特种电磁线产品产量24.5 万吨(同比+16.8%);销量24.3 万吨(同比+16.5%)。
其中扁平电磁线销量1.05 万吨(同比+98.5%),新能源扁平电磁线约6,000吨。2)负责特种导体业务的子公司恒丰特导业绩大幅提升,净利润同比+78.1%,出货量约4,000~5,000 万吨。3)汽车电子线生产量6.2 万吨(同比-2.4%),销售量6.1 万吨(同比-3.5%)。
期间费用控制较好,加大研发投入。2021 年公司单吨毛利4416.7 元,同比-40.4%,预计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上涨。2021 年公司期间费用3.9 亿元,单吨期间费用1255.3 元,同比-45.6%;单吨净利762.8 元,同比-6.1%。期间费用控制较好,有望支持单吨净利回升。其中单吨销售费用258.4 元,同比-43.9%;单吨管理费用(不含研发)512.2 元,同比-50.8%;单吨财务费用484.6 元,同比-39.7%。此外,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尤其在新能源、电机、光伏等领域持续布局,2021 年研发费用(研发总投入)1.8 亿元,同比+20.7%。
短期受益复工复产,中长期看公司新材料端布局。公司系特斯拉上海工厂扁线独供,上海特斯拉工厂停工,叠加安徽铜陵的铝线工厂出现疫情,公司的基本面承压。目前铜陵铝线工厂已经复产,下游大客户复产也出现了预期拐点,公司利空因素已经出清。另一方面,公司布局电磁线所需的绝缘漆、铜杆等上游材料,实现国产化降本,利润提升可期,竞争力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扁线电机渗透率不及预期;公司航天、军工订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投资建议:公司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5 亿元,同比+31.1%,符合预期。
全年实现电磁线产销分别为31.69 万吨和31.44 万吨,超额完成出货目标。短期看公司受益复工复产,中长期看公司新材料端布局巩固公司竞争力。考虑2022年年初公司收购精达里亚合资工厂落地,以及国产化原材料降本,上调2022/2023 年净利润预测至8.09/10.82 亿元(原预测值7.68/9.52 亿元),新增2024 年净利润预测为13.31 亿元,考虑公司未来三年年均25%的净利润增速预 测,考虑公司业务多样性以及新能源车扁线、特种导线业务双轮驱动的特殊性,我们认为A 股不具备可参考的公司,故选取PEG 方法估值。按PEG=1 给予公司2022 年25xPE 估值,对应目标市值202 亿和目标价10.1 元/股,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