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方大特钢国家4A级钢铁企业旅游景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方大特钢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企业发展的脉络之中,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致力于打造一个生态与工业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实现了从传统钢铁制造向绿色生态发展的华丽转身。2024年,公司严格按照A级绩效企业标准,完成炼铁厂高炉返矿返焦智能输送系统、炼铁厂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的建设;成功创建江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同时获评2023—2024年度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数智化助力 打赢超低排放“攻坚战”
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举措。方大特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提速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近年,方大特钢主动将《江西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计划方案》中计划于2025年实施的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提前启动实施。245平方米烧结机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和130平方米烧结机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均提前建设完成,比计划完成时间提前了3年,减排成效显著。
为了进一步提升环保治理水平,方大特钢依托“5G+智慧工厂”项目,上线超低排放智能化管控平台。该平台通过厂区内各监测设备、服务器硬件设施与管控治一体化平台的紧密联动,实现了对企业超低排放设施的集中管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监测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迅速传输至服务器,经过分析处理后,在管控一体化平台上直观呈现。一旦发现某一排放口的污染物浓度接近或超出超低排放标准,平台会立即发出预警,企业相关部门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对环保治理设施进行调整或维护,确保持续稳定达标排放。这一平台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环保治理设施的数据集成和系统控制能力,实现了企业排放全过程的精准监测与高效治理。
生态融合 打造“生态工厂”新样板
在辽宁方大集团“南方企业打造成生态森林旅游式工厂,东北和西北的企业打造成花园式工厂”的理念引领下,方大特钢以“蓝天”“碧水”环保生态工程为重要抓手,将钢铁生产与城市生态建设紧密融合,致力于在南昌打造出一座独具特色的钢铁生态长廊。
近年来,方大特钢大力推进生态森林旅游式工厂建设,厂区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草坪与清澈见底的水系相互映衬。焦化湿地景观曾经是工业垃圾堆放点,经过精心改造,如今已成为厂区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特色景点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方大特钢独特的绿色视觉“盛宴”,使企业从传统的钢铁生产厂区转变为集工业生产、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特色钢铁企业。游客在这里,既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又能近距离观看钢铁生产过程,亲身感受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
方大特钢在绿色环保领域的表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企业先后荣获“‘十三五’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大气污染减排突出贡献企业”“中国绿色能源十大先锋企业”“全国冶金绿化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并于2022年6月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国内第三家、江西省首家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钢铁企业。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方大特钢绿色发展成果的高度肯定,更彰显了企业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努力推动绿色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与担当精神。
目前,方大特钢厂区已绿化面积超64万平方米,绿地率33.49%;厂区栽种各类乔木1.61万棵、单独成形灌木2.2万棵、各类组形灌木365万株,铺种草皮及地被植物近30万平方米,拥有园林水系面积3万多平方米。
零碳合作 产业链协同“绿色延伸”
2025年2月,方大特钢与宁德时代展开战略合作,将共建电动重卡应用场景,共同打造产业及区域零碳交通运输服务新网络;推动工业智能化及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建设,深入探索数字工厂、灯塔工厂、零碳工厂升级路径,打造具有前瞻性的零碳工厂样板,并将聚焦能源结构转型和零碳发展等领域,积极开展新能源应用及新能源汽车材料领域的研发,推出低成本、高性能、环境友好的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共同构建零碳能源补给生态链,推动钢铁产业链向绿色化延伸。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并强调“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方大特钢紧跟政策导向,启动65MW超高温亚临界发电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外购电力需求,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方大特钢的绿色实践,为传统制造业提供了“破局样本”,在市场承压中坚守环保初心,在技术创新中锻造核心竞争力,在社会责任中塑造品牌价值。
展望未来,方大特钢表示,待超高温亚临界发电项目投产、零碳交通生态圈完善,公司将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浪潮中,书写出新的“绿色篇章”。